"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8:52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出自三国·甄宓的《塘上行》,原文是:“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原文

塘上行

——三国·甄宓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出处赏析

赏析

中国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一幅流传千古的名作。画中,曹植峨冠博带,临风而立,遥遥望着远处水波之上的洛神。洛神衣袂飘飘,欲去还留,顾盼之间,仿佛有万般无奈,无限依恋,却最终在飘渺云端间渐渐逝去。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曹植的《洛神赋》原名就是《感甄赋》,这是描写美女的千古名篇,其中的洛神,暗指嫂子甄宓,后来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皇后。

《洛神赋》华美精致,清丽凝练,笔法细密,与《神女赋》的写法相似。曹植在题记中也说明了《神女赋》对于自己的影响与启示:“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洛神赋》的大致内容是,曹植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一名风华绝代的绝美女子,俏生生地立于山岩之旁。他询问车夫,车夫说,那就是洛神宓妃。

曹植用了最精致幽微的词语来描写洛神的美丽。

在他的笔下,她的体态摇曳生姿,如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她容色照人,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若春风中的青松。她若隐若现,像轻云遮蔽了皎洁的月亮,浮动飘忽,像是轻风吹着落雪。

远远望去,她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她又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芙蓉。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修长的颈项上肌肤雪白。她脂粉不施,洗尽铅华,梳着高耸如云的发髻,长眉弯曲细长,唇红齿白,一双顾盼生辉的明亮眸子,面颊上嵌着两枚甜美的酒窝。

她的姿态优雅,举止娴静,神情柔和,身姿绰约,语辞柔媚。她所穿的服饰也是奇艳绝世,风骨体貌就如画上的一样。她身披璀璨罗衣,带着精美佩玉,头戴金翠首饰,缀以闪亮的明珠。

她脚上穿着饰有花纹的绣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芬芳,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纵身,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她在河滩上伸出纤纤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这大段铺陈描写中的很多句子,后来都成为了描写美人的千古绝唱。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又如“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等等。简直无处不美。这篇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纯粹描写女性之美的巅峰之作,经典之句俯仰皆是,可见曹植心中对甄宓的钟情,他眼中的她,便如神女,仿佛完全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美好与飘渺。

洛神如此之美,他不禁对她产生爱慕之情,于是托水波以传意,解下玉佩以表明自己心意。洛神被他真情所感,与他相见。但可叹人神殊途,虽然在最好的年华里遇见,却不能如愿以偿地相爱。洛神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并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他。说完之后洛神便已隐去。

只剩下他,独自徘徊,寻找,黯然神伤,无法离去。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出处赏析

在《洛神赋》中,洛神甄宓无疑是美丽这个词在这个人世间的化身,飘然出尘,如同神女。

据《三国志·后妃传》及裴松之注记载:甄宓是中山无极人,父亲为甄逸。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仙人,手执玉如意,临产之时,恍惚间只见仙人入房,将一件玉衣盖在了刚刚出生的小婴儿身上。那个小婴儿就是甄宓。后来有一相士刘良给甄宓看过相,看过之后,刘良说:“此女之贵,乃不可言。”

小小年纪的甄宓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才。她八岁那年,门外锣鼓喧天玩马戏,家中的姐妹们都上阁楼去看,惟独甄宓不跟着去看热闹,姐妹问她为何,她说:“这些难道是女孩子需要关心的吗?”九岁时,甄宓喜欢读书,常常向哥哥借笔墨纸砚用,哥哥开玩笑说:“小女孩儿应该学学女工,你这么喜欢读书,想当女博士吗?”甄宓却一本正经地说:“古代贤德的人,没有不学习前世成败作为己诫的。不知书,何由见之?”正因为博览群书,甄宓蕙质兰心,见识不凡。

甄宓不仅博学聪慧,而且还是个天性善良的人。到了甄宓十几岁的时候,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但当时甄家却颇为富裕,家里还储存有不少谷物宝贝。甄宓对母亲说:“当今天下大乱,我们留着这些宝贝不仅无用,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还不如把它们拿出来分给邻里乡亲,广施恩惠。”全家人都觉得她说得极有道理,甄宓的母亲按照她的话,把粮食分给了众乡亲。众人都称赞她贤德。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甄宓长成之后,与大小二乔并列为当世三大倾城美女,美名传遍大江南北。建安年,甄宓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袁熙出战幽州,甄宓独自留在冀州。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占领了冀州。曹丕带兵冲进袁府,遇见了袁绍的妻子刘夫人以及陪着她的甄宓。

当时甄宓虽然在战乱之中,蓬头垢面,但不掩国色,仍然姿貌绝伦。曹丕见到甄宓后,只觉容色照人,明艳无双。他惊叹于甄宓的美貌,对曹操说:“儿子一生别无他求,只有此人在侧,此生足矣!”于是曹操便令甄宓来见,并同意了曹丕娶甄宓为妻。

三国演义第33回里,曹丕初见甄氏,是闯入曹操已经攻下并派军把守的袁绍府:

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遂按剑坐于堂上。

后来曹操回来:

至绍府门下,问:“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遂令曹丕纳之。

这里对甄宓的描写,只有寥寥数句:“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甄宓之美,即使是在战乱之中,披发垢面,容色也如明珠美玉一般照人。令曹丕的杀心登时消除,令曹操也惊艳无比。

曹植对甄宓也是早已听闻美名,待到见到他这位嫂子之时,惊为天人。诗人本来便是对美的感知极其敏锐的人,何况曹植这种顶尖诗人呢?

她的秋波盈盈一转,曹植便感觉到一种从未感觉到的新鲜美好的意境,眼中的世界,除了她,还是她。但再钟情又如何,她已经是自己的嫂子,爱情和婚姻,都不能迟到半步。就算他比哥哥更懂得甄宓的美,更珍惜甄宓的善,却也无力回天。此生,他与她无缘。

先前,曹丕对甄宓宠爱不已。甄宓贤德聪慧,连婆婆卞夫人都很喜欢她,夸她孝顺。不久曹操去世,曹丕当上了皇帝。自古美人与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岁月渐渐让甄宓的脸上有了沧桑,虽然还是绝色美人,但曹丕每天见到后宫众多佳丽,就开始有些厌倦她了。再加之知道弟弟曹植对甄宓的情意,未免心生不快。他对她渐渐越来越冷落。

甄宓貌美,除了天生丽质,也因为她善于打扮。她在所居住的宫室里,养了一条灵蛇,每天都留意观察这条蛇,从它盘曲卷绕的姿态中学习新奇的发式。因此她的发型每天都有不同,被称之为“灵蛇髻”。但曹丕喜新厌旧,已经看都不看她一眼了,自然也不关心她究竟梳了如何美丽的发式。

甄宓倍感凄凉,写下了一首《塘上行》: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首诗里满含着甄宓对曹丕的爱怨之情。但曹丕对甄宓已无丝毫情意,读了这首诗后反而勃然大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由洛阳派使者前往甄宓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

曾是风华绝代的美人,竟死得如此凄凉。帝王的恩宠,大多薄凉,此一时,彼一时。如果能遇曹植为伴,才子佳人,不碰政治,只在青山绿水间,做一对快活的鸳鸯,这一生,也不枉了。

后来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封生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并立寝庙祭祀。

甄宓死后,曹植奉旨入朝,这么多年过去,虽然挥洒出不少让后世大为赞叹的诗篇,但他形容是憔悴的,内心是悲伤的,此时的曹植,再也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白马少年郎,而是一个历经沧桑、永失所爱的中年人,他对曹丕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曹丕心中有愧,取出了甄宓的遗物玉镂金带枕给曹植看,曹植见到玉镂金带枕,想起甄宓往日风采,禁不住泪如泉涌。曹丕于是将玉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回家途中,经过了洛水之滨,晚上睡在驿馆里,就枕着那个玉镂金带枕睡下。睡梦中见到甄宓缓缓行来,容色如昔,绝色倾城。醒来之后,曹植悲喜不能自胜,于是就写下了一篇《感甄赋》,后来甄宓的儿子魏明帝对这篇称颂他母亲美貌的赋倒是很喜欢,但觉得这个名字太露骨了,就改成了《洛神赋》。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出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