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之燕,远集西羌"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8:44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出自西汉·王嫱的《怨诗》,原文是:“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原文

怨诗

——西汉·王嫱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

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徊惶。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出处赏析

赏析

汉元帝时期,匈奴单于呼韩邪亲自来到首都长安,希望同汉朝和亲,以表示求和的诚意,皇帝同意了。

但皇帝当然舍不得派自己家的公主嫁出去。像汉武帝,就把侄女刘细君当做公主嫁到乌孙国,但到底没舍得送去自己的姐妹或女儿。汉元帝也是如此,就准备在宫女中选一个女子,认作公主,派到匈奴去。于是,元帝便对后宫下了命令:“谁愿意去匈奴,我便把谁当公主看待。”

但宫女们对匈奴那个地方也有所耳闻,只觉那是穷山恶水,远远比不上中原的繁荣富贵。深宫之中虽然寂寞,好歹安逸清闲,吃住不愁。于是你推我,我推你,没有一个肯主动应征。

只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她便是王昭君。

王昭君并不是一般的只知妆容自己取悦皇帝的宫女,她很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虽然容颜娇美,但坚韧倔强。除此之外,她也通晓文墨,还喜欢写诗,称得上是一个才女。在后宫,她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

五更哀怨曲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

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

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

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

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

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她已入宫三年,却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过。她早已厌倦了这种沉闷而毫无希望的生活,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其沉默着发霉,不如赌这一把。她本来就是个美丽而倔强的女子,心思又细密,实在不甘心在这幽寂的后宫就此度过漫长一生。

她没有想到的是,从她站出来应征的那一刻,她就不再是后宫中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成为了历史长河中闪光的传奇人物,无数文人墨客歌咏怀想的对象。她的美貌和勇气,被后世的人们仰望了千年。

汉元帝听闻有人自愿出来应征,大喜。他仔细看了看她的画像,觉得她不丑,但也算不上漂亮,中人之姿而已。这一类的女子在后宫中比比皆是,少一个也不可惜。于是,便选中了她来和亲。

可是,当呼韩邪单于带着王昭君要走时,汉元帝才眼前一亮,见到了一个肤光胜雪、容色照人的美人,眼睛马上瞪大了,王昭君怎么会如此美丽?

《后汉书·南匈奴传》是这么记载的:“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已经答应了匈奴,堂堂大汉皇帝,总不至于临时反悔吧。汉元帝只得宴请单于和昭君,作为送行。单于得到了这么一个美貌的妻子,自然喜出望外。汉元帝则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昭君离自己而去。

送走昭君之后,汉元帝越想越气,这样的美女,为什么到了宫中三年,都没被自己发现?他决定好好调查一番。

这样一查,果然查出来了个究竟。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出处赏析

对于这段轶事,《西京杂记》中有一段记载: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昭君自恃容貌,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

意思是说,汉元帝后宫妃嫔很多,不能每个都看到,于是就让画师把她们的相貌全部都画下来,以此挑选喜欢的美人。于是,宫女们都贿赂画师,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钱。只有王昭君自觉美貌,不肯贿赂画师,于是得不到皇帝的召见。不久匈奴来朝拜汉元帝,请求赏赐美人作为他们的阏氏。于是元帝便从画像中挑选,确定让王昭君出嫁。等到出发的时候,元帝召见了昭君,才发现原来昭君的容貌可称第一,而且善于应对问话,举止优雅大方。元帝后悔了,但是昭君的名字已经定了下来。元帝注重对外国讲诚信,所以没有换人。于是追究这件事。

汉元帝查清楚之后,就把给昭君作画的画师毛延寿杀了。

昭君出塞,在路上便走了整整三个月。她回首看着长安的方向,无比惆怅,于是,便作了一首诗: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

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徊惶。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据说这首诗就是在王昭君去匈奴的路上弹着琵琶唱的,浅吟低唱,缠绵悲戚,凄美之极,以至于大雁听入了神,忘了飞翔,落了下来。中国古代四大美人“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落雁”说得就是王昭君。而昭君在塞北风沙之中弹着琵琶的倩影,也成了古典仕女图中一幅经典的画面。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对昭君的思念与懊恼的折磨下,竟然病倒,不久便去世了。因此后人便想象了一个汉元帝与昭君早已情根深种却不得不被迫分离的故事,汉成帝继位。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呼韩邪单于逝世了,这一年昭君二十四岁。

大阏氏的长子嫡于雕提模皋继位,号为复株累若鞮单于。依照匈奴的礼俗,嫡子可以娶庶母做妻子。雕提模皋想按照匈奴的风俗娶王昭君为妻。

显然,昭君遇到了和细君公主一样的问题,她无法接受和自己教育背道而驰的伦理道德,于是王昭君给汉成帝上书要求返回汉朝:“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而。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但汉成帝也是出于和汉武帝一样的考虑,为了国家的安定,回书敕令王昭君遵从匈奴的风俗。于是,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

只是她性子比刘细君要坚韧,虽然也思念家乡,虽然也不习惯异域风俗,但是,她并未像刘细君一样抑郁而死,而是努力着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她得享高寿。

王昭君与复株累若鞮单于年龄相当,与呼韩邪单于相比,复株累若鞮单于更加爱慕王昭君。若鞮单于与王昭君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昭君又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名叫云,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居次就是公主的意思)。

王昭君到了匈奴之后,努力改善双边关系,致使大汉与匈奴有60多年没打仗。王昭君死后,她的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仍是青青郁郁,所以叫“青冢”。

宋代王安石曾作有两篇《明妃曲》,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出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