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216首刘克庄的《贺新郎·九日》。这是一首重阳登高抒怀之作。上片登高望远,风雨如晦,乱愁如织,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而自己却老境颓唐,无所作为,感慨可谓深沉。下片指明现今之无所作为实乃怀才不遇,少年之雄心换得满怀萧瑟,借酒浇愁,也恐无人能解。结句的夕阳西下,更是寓意国势的衰颓,乃至无可奈何之境地。词境苍阔,感慨深沉,感人心魄。
贺新郎·九日原文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贺新郎·九日注释
湛湛:水深貌。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城南。《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凌云笔:谓笔端纵横,气势干云。
“爱说”二句:用东晋孟嘉落帽典故。南朝狂客即指孟嘉。唐代《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史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形容才子名仕风雅洒脱,才思敏捷。
贺新郎·九日译文
译文1
漫漫长空一片黑,更哪堪忍受斜风细雨侵袭,愁思如织,万缕千丝。我这双老眼平生看尽四海风光,就是依赖这百尺高楼耸入云际。看万岭千峰浩荡一片秋色,白发书生不禁为残破神州洒泪。尽管心境如此凄凉,也不会像齐景公那样为生死而愁戚。追怀当年的往事,早已无影无迹。
年少时自负笔可凌云,如今才华春花般落尽,只落得满怀凄萧。常恨世人吟诗新意少,咏重阳爱说南朝狂客孟嘉,年年搬弄那破帽故事。若面对黄菊花不尽情酣饮,只怕黄菊花也会笑人太冷寂。望鸿雁北飞,夕阳向西山隐匿。
译文2
天空一片晦暗昏黑,更何况还交织着斜风细雨,这光景啊,真是缭乱愁绪如织。这双老眼平生就喜眺望四海,幸而有这高楼百尺。放眼四望,千山万壑尽是浩荡秋色。而今我已成白发书生,为山河大地满眼含泪,凄凉无尽,却不能如古人对牛山涕泪滂沱。追思往事,过往兴衰荣辱,早如烟云消散了。
年轻时我自认有凌云之志、纵横之笔,到而今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腹萧索寂寞。常常遗憾世人总是新意太少,提起重阳节,只知道说些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动不动就提起孟嘉落帽的事。此刻我要是对着满地盛开的菊花而不开怀痛饮一场,怕是菊花也会嘲笑人太无趣了。已是日暮时分,一行鸿雁正往北飞去,一轮斜阳正渐渐西沉。
译文3
天空中一片昏黑,更让人难堪的是,交织着斜风细雨。我的心中纷乱如麻,万缕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如今有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在秋色里,我胸襟浩大满怀思绪。虽然我一介书生今已白发,流洒的热泪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像登临牛山的古人,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泣。追念以往的感衰兴废,往事如烟,杳无踪迹。
少年时我自负有凌云健笔,如今才华已经耗尽,只剩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恨世上文人缺少新意,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膩。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要嘲笑人太孤寂。只见鸿雁向北飞去,昏黄的斜阳渐渐隐身于远山之侧。
贺新郎·九日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为重九登高寄慨之作。开篇为全词奠定萧索的基调。词中既有平生自负的少年豪气,也有老大无成的深沉悲慨,更有对世俗的讥刺,对国事的忧心。全词写景冷清寂寥,萧疏阔大,足见词人胸襟,本自有抱负,却犹如龙困浅滩,处处可见苍凉悲壮底色。
评点
本篇为重阳节抒怀之作。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议论风发,苍劲沉着,情蕴深厚。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开篇一句如奇峰突起,很有分量,托出词人心中块垒。“湛湛长空”是登高所见,“黑”是因为空中布满了乌云。此时若再添上“斜风细雨”,那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自然会使人愁思丛生,难以承受。“老眼”以下几句是词人自伤身世。刘克庄曾在《水龙吟》一作中评价自己说:“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他曾经因为不满时政而写下“东君廖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的诗句,因而招致朝中权臣妒恨,此后病废十年,一直郁郁不得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病后还曾写过“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的诗句,足见其志怀高远,孤傲不羁。在此重阳佳节来临之际,词人登高远望,只见江水浩荡,万山耸峙,一片苍茫秋色。正如赵以夫在《龙山令》中所说:“群玉峰头,万里秋无极。”此处“高楼百尺”引用刘备批评许汜时所用之语,指英雄豪杰登高望远的地方,暗示词人以古代英雄自比,以豪杰志士自居的心态。
然而,词人登上高楼后,不禁被眼前苍茫的景色所触动,于是发出“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的感叹。词人想到自己已经年老,而国家却动荡不安,虽一心想报国,无奈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词人在其另一首词《贺新郎》中曾写道:“时事只今堪痛苦,未可徐徐俟驾。好着手、扶将宗社。”说明词人并不介意别人如何诽谤自己,也不介意朝廷罢黜自己,只要国家能够安定,大好江山能够收复就行。本词中,词人依然怀着这样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词人想起杜牧诗“古往今来只如此,朱山何必独沾衣”后所发的感慨。词人认为,世事多变,人生无常,这属常理,因此他与杜牧的意见一致,觉得在失意之时,无需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独自伤心落泪。接下来,词人通过“追往事,去无迹”二句,将思绪转到对过去的回忆中。
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有这样一则典故:“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凌云笔”即化用此典故,说明自己曾经的豪气。“到而今”三句由忆旧转回现实,写如今自己的才华已像春花般落尽,不禁心生萧瑟。以上今昔对比鲜明,给人强烈的心理震撼。“常恨”三句是谴责当世一些文人墨客,不顾国家残破,每到重阳登高之时,就要效仿魏晋名流,重提东晋孟嘉落帽的“破事”。孟嘉曾在重阳节陪同桓温一起出游,因大风把其帽子吹落而受到别人嘲讽,于是便取来纸笔,作文答辩,文辞之美令众人叹服。可是,在词人看来,孟嘉等人,包括当世一些效仿魏晋名流之辈,都是些对国家毫无用处、令人鄙视之人。“若对”两句写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包括自己,虽对国家现状感到忧心,但却无能为力。他们也只能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像众人一样登高、品酒、赏菊。自己完全没有品酒的雅兴,可不饮酒又担心别人嘲讽自己太孤傲,所以只能勉强痛饮。词人借此暗示自己是在借酒消愁。
结语二句“鸿北去,日西匿”写鸿雁春天就要飞向北方了,可是,北方的神州大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每思及比就痛心无比。现在雨住、天晴、云散了,眼看就要夜幕降临了,让人不禁想到如今衰微的国势,词人心中更是惆怅难耐。
全词广征博引,化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忧国忧民但又无能为力的感慨。
贺新郎·九日赏析鉴赏
赏析
本词是一首重阳抒怀之作,是一篇雄放畅达的作品。九日登高抒怀,前人名作颇多,但词人却能自出机杼,另立新意,发出“常恨世人新意少”的感慨,这是本词的超人之处。另外,此篇也并非一味地豪情满纸,而是精细结合,疏密有致,既有“斜风细雨,乱愁如织”,又有“看浩荡,千崖秋色”,结尾以“鸿北去,日西匿”作收,更是意在言外,令人寻味不尽。
贺新郎·九日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祖籍今福建省莆田。宋理宗时进士。其一生仕途坎坷,四进四出朝廷。其诗慷慨激昂,内容多与国家兴亡有关,多为爱国之作,也有大量批判统治阶级的诗词,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传世,共一百九十六卷。其词壮烈豪放,秉承苏轼、辛弃疾等人的遗风,是南宋后期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