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于湖词》中的"忠愤"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13:54

在国难当头之际,另一位高歌“忠愤”曲的词人是张孝祥。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进士第一。渡江之初,和战之争十分激烈。张孝祥登第虽出主和派汤思退之门,但又极力赞成主战派张浚北伐中原,因此在政治的夹缝中困顿潦倒。隆兴元年(1163)张浚荐他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但他终因北伐立场被主和派弹劾落职。他至死都未忘恢复中原,两百余首《于湖词》“忠愤慷慨,有足动人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虽然他三十九岁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的诗、文、词留下了他的英姿壮采。他属于才情炳焕的一类作家,胸次和笔力都与苏东坡相仿佛,因此填词也“继轨东坡”,神旺兴健,笔酣墨饱,被人誉为“自在如神之笔”,有“迈往凌云之气”(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

张孝祥《于湖词》中的"忠愤"曲

其词兼有东坡的超旷与稼轩的雄豪,因而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念奴娇·过洞庭》代表了他超旷的一面: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词人乾道元年(1165)七月出知静江府,次年六月被谗落职北归,途经湖南洞庭湖时已近中秋。月夜泛舟洞庭,湖光月色“表里俱澄澈”,词人则是“肝肺皆冰雪”,二者交融成一种冰清玉洁、澄澈透明的境界,它是词人高洁灵魂和坦荡胸襟的外化。将一片冰心融进澄明的宇宙,哪还介意个人仕途的升降沉浮?还在乎卖国小丑的谗言中伤?王闿运在《湘绮楼词选》中评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其实这首词的美并不在于它没有“尘心”,而在于它以心灵的超旷高洁来回应小人的丑恶卑污,以宇宙胸怀来应对人世事务,因而才有了词中这副“潇散出尘之姿”(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

他的《六州歌头》代表了其词雄豪的一面: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词中大量的三字句一气呵成,短句密韵造成了一种紧锣密鼓的艺术效果,它生动展示了强敌压境下民族生存的危机,也流露了词人对国事忧心如焚的紧张情绪,词风踔厉骏发,痛快淋漓,直叫读者闻鸡起舞。

除张元幹、张孝祥等词人忧时念乱以外,天崩地裂的时局改变了许多词人的生活和心境。如朱敦儒(1081—1159)这位江湖隐士,早年一直过着“潇洒送日月”的闲适生涯,他在《朝中措》一词中自况说: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金人大举南侵的炮火,使他“挑花”不成,“放行”无地,面对国家分裂和民族危亡,他在《水龙吟》一词中沉痛地唱道:“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朱敦儒唱出了民族的悲伤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