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翩翩、才思俊逸的沈佺在京城一应试,就高中榜眼。
面试时,主考官得知沈佺是松阳人,恰好他到过松阳,于是考官拿松阳的地名出了一句上联让沈佺对对子,上联是:
“筏铺铺筏下横堰”
主考官正为自己的上联自鸣得意,没想到才思敏捷的沈佺很快就对出下联:
“水车车水上寮山”
沈佺的对句工整完美,上联的“横堰”是地名,沈佺对的“寮山”也是地名,且都在松阳。立时,众皆惊叹。考官又出了许多题,沈佺均对答如流,不落凡俗,一鸣惊人,众人皆佩服,称奇才。沈才子之名由是京城尽知。
喜讯传来,家乡轰动,最高兴的人当然是玉娘,三年了,苦苦等待的就是这一朝,从此以后,才子佳人终于可以相守相伴相亲相爱了,她激动再激动,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命运偏偏呈现了残酷无情的一面,沈佺因劳累与思念过度,得了伤寒,病倒途中。沈佺在驿站几次三番想强拖病体跨马而归,他太想玉娘了,玉娘有多么思念他,他就有多么思念玉娘。然而,四肢无力,连马也跨不上。他硬是让父亲与侍从扶他上马,侍从在前面牵马小心而行,父亲在边上扶着,然而,没行几步沈佺就跌下马来。他父亲见沈佺正发高烧,便劝他回去休息。沈佺无奈只好先在驿站暂住,先养病保命。然后由侍从先赶回去给玉娘报信。
侍从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回去。侍从一到松阳沈佺家中,其兄随即准备动身与侍从一起赶去驿站。但银两事不好解决,沈家上下早已将银子全部拿出供沈佺上京赶考了,无奈又得到玉娘家借些银子,同时将沈佺病况告知张家。侍从带信给玉娘说:沈佺的病皆因积思于悒,思念玉娘太过所致。
玉娘听了,痛断肝肠,心急如焚,急忙写一便信让捎给沈佺。信中说:“妾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
若不能与君生相伴,也愿死同穴。可见玉娘之真情。沈佺见信后感动不已,强撑起奄奄病体,回赠玉娘五律一首:
隔水度仙妃,清绝云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写罢诗稿,沈佺已是虚弱不堪。他思忖自己或许已不治,只能期待与玉娘“共跨双鸾归”,他希望和玉娘共跨鸾鸟,同奔月宫,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高洁的情爱不染纤尘,今生不能相守,只能寄望于来生了。本诗辞藻清丽,更以“高情”显志。
“苍天,我不负玉娘,天要我负玉娘啊!……”沈佺言毕,泪水夺眶而出。
接着,一阵剧烈咳嗽,吐出一大口血来,沈佺又昏迷过去,此后忽而清醒,忽而昏迷,神志恍惚,不时说着胡话,梦呓般的喊“玉娘……玉娘……”挨至深夜两点,又一阵剧烈咳嗽,接连吐出大口大口的鲜血,沈佺望着父亲,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只说出“……玉……娘”,带着不能与玉娘重聚的遗憾和深深的爱恋,沈佺停止了呼吸。终年22岁。沈佺的眼睛到死都是睁着的!
据沈氏家谱记载:沈佺于宋咸淳七年辛未(1271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丑时终。也有说是归来后不久病亡在家中,这与实不符。据《吴兴沈氏家谱》所附载的《佺公与玉娘备考》记载:……公遂奋志功名,登宋咸淳末榜眼,时年二十有二。偶感寒疾而卒。葬于城西官塘门外,枫林之野。玉娘未及与归,临帏恸哭。
玉娘闻得噩讯,顿觉天旋地转,昏阙在地。半晌才慢慢睁开眼睛,气若游丝,怔怔地似离了魂魄。颤颤的过了一会后,才放声恸哭。
农历十二月廿五是农村至今也还在过的“廿五夜”,这是一个年关渐近、离春节只有五天、家家户户口都忙着杀猪宰鹅、团圆欢庆的日子。沈佺病死异乡按村里的习俗是不得灵魂归村的,怕孤魂野鬼扰乡村安宁。然而,沈佺与玉娘的生死恋情让纯朴的村民感动至深,于是村民一致同意让沈佺的尸体归村,并特赐村里最好的风水宝地——村头官塘门外的枫林让不幸夭折的榜眼沈佺安葬。这枫林只许村中最德高望重的老者安葬,犹如今之北京的八宝山公墓一样。枫林在官塘门外之西,相隔官塘三百步之远,官塘西,冢青青。枫林里,绿草如茵,沙白如霜,更有枫叶一片火红,远远望去似一团烈火。枫林尖耸入云端,枫林仿佛火焰一般升腾在云间,化作红云入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