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利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9:51

翻案这种事情,好处是标新立异夺人眼球,但同时要做到不悖情理却大为不易,只要功力稍微不足必被砸得头破血流。皮日休第一句从隋亡于开掘运河的论调开篇,第二句便进行批驳。大运河使南北交通得到了显著改善,对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均有莫大好处。“千里”反映出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至今”反映出造福的时间之长远,大运河的百年之利在中国古代工程中确实首屈一指。第四句甚至用大禹来做对比,以反问句式强调:大运河泽被后世的历史功绩难道不比大禹治水更高吗?

百年之利的唐诗故事

皮日休为大运河翻案,却没为隋炀帝翻案。第三句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作为前提,而这个假设条件明显不成立。当年大运河竣工后,好大喜功的隋炀帝率众二十万人浩浩荡荡出游,自己乘坐四层高的“龙舟”旗舰,其余妃嫔、百官、侍从乘坐三层高的“水殿”大船多艘,此外无数大小杂船前后三百余里遮蔽江面。拉船的劳工将近万人,均身穿造价不菲的彩服。即使到了夜间,水陆两面依旧灯火通明直映苍穹,其奢侈靡费在历史上罕有与其匹敌的。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名垂千古;隋炀帝为一己之私而穷奢极欲,搞得民不聊生国破身亡,遗臭万年。“玉树后庭花”的陈叔宝死后,杨广认为他荒淫无道,给他的谥号为“炀”。没想到杨广死后,李渊给他的谥号也是这个“炀”字。看来人有知人之明固然很难,有自知自明则是更难。

百年之利的唐诗故事

晚唐政治腐败,国家已经渐渐走上隋朝灭亡的老路,但一般人对于前车之鉴的感觉已经麻木迟钝,皮日休却很敏锐地用诗来讽谏。他后来进士及第,可一直未受重用,担任的始终都是芝麻小官。黄巢造反攻入长安建立朝廷,听说皮日休才高八斗,便封他为翰林学士,看来比唐僖宗识货。不管是主动投靠还是被动当官,反正皮日休最终接受了,这下就成为唐朝的叛臣。黄巢败亡后,皮日休下落不明。有人说他是被黄巢所杀;也有人说他是因不容于唐廷,于是改名换姓远逃东南投靠钱镠,被惜才的吴越王悄悄收容在幕府之中,最后得以善终。

除了诗,皮日休还写过很多一针见血针砭时局的小品文字,比如“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又如“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鲁迅先生评价说:“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百年之利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