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校长的学生兼好友皇甫湜(读音同“十”)也是位文章大手笔,一向眼高于顶,不相信李贺的本事有韩校长吹得那么神乎其神,便要求借着韩愈回访李贺的机会,陪同前去亲自鉴别一下。
有个小故事很能表现出皇甫湜是多么以其文才自傲。裴度讨平淮西叛乱后受到皇帝的重赏,他将大部分钱财施舍给福先寺用于重修,完工后的佛寺堂皇壮观。裴度本想写信给白居易,请他为重建佛寺这件事写篇碑文作为纪念。皇甫湜此时正担任裴度的幕僚,对此大为光火,当众指责领导:“您的幕僚中就有才高八斗的本人,不知您为何还要舍近求远委托白乐天。他的文章如果跟我的相比,他是下里巴人,我是阳春白雪!难道是我冒犯了您?但您为什么容不得像我这样高贵耿直的人呢?我现在就向您请求辞职回家!”这番话使在座宾客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般下属如果敢这么狂傲地跟领导说话,估计就是不想混了。
皇甫湜不是一般的下属,裴度也不是一般的领导,大家看前文他丢了官印之后的表现就能了解。裴大人当即微笑着表示歉意:“先生当然是大手笔。我只是怕遭到您的拒绝,所以没敢提出。现在既然您愿意撰写这篇碑文,正是本府的初衷啊!”皇甫湜这才怒火稍退,向裴度要了一斗酒回到家,一饮而尽后大笔连挥,醉意朦胧中将碑文一气呵成,派人送给裴度。裴大人接过来一读,发现文思奇特、用字生僻、书法怪诞,自己连断句都断不出,只能赞叹道:“确是高人!”中国古文无标点符号,断句是读文览章的基本功之一,韩语《师说》里就提到“句读之不知”。也许皇甫湜心里想的是:“既然白之诗连老婆婆都能听懂,那我之文就要让你宰相都读不出。”
裴度赶紧派人送了价值约一百万钱的礼物到皇甫湜家。皇甫湜看了使者呈上的礼单,再次怒发冲冠:“裴大人为什么这样亏待我呢?本人的文章可不是这么便宜的大路货!我除了曾为誉满天下的顾逋翁(顾况)老先生写过集序外,再没为他人写过什么。这篇碑文大约三千字,每个字需付润笔费三匹绢,少一匹都不行!”使者听得又惊又气,只得回去如实汇报。裴度的下属们都勃然大怒,挽起袖子准备去痛打皇甫湜一顿。裴大人摇头笑着拦住他们:“这人真是奇才啊。”换成现在的话大概是说:“这人真是奇葩啊。”按照皇甫湜提出的润笔费,裴度很快派人将九千匹绢如数送上。
运绢的车辆从裴度府衙直排到皇甫湜居住的地方,一辆接着一辆,使得洛阳城的交通都堵塞了。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这一奇观。皇甫湜心安理得地站在大门口,捻须微笑接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并无半点不好意思。旁边一位母亲就教育孩子道:“你看看裴大人,这就叫‘宰相肚里能撑船’。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裴大人能当宰相,而皇甫先生只能当幕僚了吧?”皇甫湜听了,从鼻孔里哼了一声,说:“妇人之见!”袍袖一拂,施施然回屋去了。
裴度风度如此宽广,他自己的文笔又如何呢?唐宪宗很赏识裴度,曾赐给他一条名贵的玉带。后来裴度病重临终前想将玉带献回皇上,就让门人写奏表,可怎么听都不如意。最后他干脆叫弟子执笔,自己口述:“内府之珍,先朝所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在人间。”听到的人都叹服他的文辞简洁贴切、章法不乱。
现在这位天下奇葩皇甫湜跟着韩校长,坐马车到李贺的寓所拜访。李贺见两位贵人来访,当场作了《高轩过》一诗答谢: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霍尊演唱的《卷珠帘》一度流行,但很多人不清楚歌中那句“不见高轩”的意思,“高轩”就是指韩愈和皇甫湜乘坐的那种高头大马所拉的华贵马车。诗中最后两句将韩愈、皇甫湜比为高飞天空的鸿鹄,希望能得到两位的提携而施展抱负,同时对于自己有朝一日定能化蛇为龙非常自信。整首诗即席创作,一气呵成,不卑不亢。皇甫湜眼见为实,这才相信了韩愈对李贺的推崇。作此诗时,李贺年约十九岁。有人说这是李贺七岁时写的,我认为不太可信。不论七岁的小李贺多么才华横溢,写诗的水平最多也就和骆宾王七岁时所写的《咏鹅》大体相当,而且再天才的七岁儿童也不可能写得出“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之句。
当李贺被很多人以“避父名讳”之由而认为其不应参加进士考试时,惜才的韩愈专门写了一篇议论文《讳辩》为他仗义执言,驳斥这种不合理看法,但依然没能改变当时的舆论和李贺的命运,由此可见千年陋习改变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