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8:07

对于自己这些苦熬出来的作品,贾岛确实都十分得意,甚至到了有点自恋的地步。每年到了除夕夜,当别人都在焚香祭拜祖宗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在过去一年所写的诗作拿出来,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案几之上,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可是我一年来的心血之作啊!”然后按着点烛、焚香、酹酒的标准程序,恭恭敬敬地供奉一番。

贾岛当官以后,有一次回到以前当假和尚的青龙寺去玩忆苦思甜一日游,跑到寺庙高高的钟楼上,拿出随身携带的近作诗卷,放在桌上大声吟诵,越读越自鸣得意。所谓“居高声自远”,此时正巧楼下有人经过,被他朗朗的读诗声所吸引,便登上楼来,从桌上拿起诗卷想看看。贾岛一瞄,立刻瞪眼怒道:“看您这个富家子弟肥头大耳的模样,难道还懂诗吗?”劈手就把自己的宝贝诗卷夺了回来。那人愣了一下,也不多言,转身噔噔噔下楼去了。人家走了以后,贾岛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想了半天,终于反应过来,刚才那人似乎有点眼熟,好像是……好像是……好像是当今圣上哎!

敝帚自珍的唐诗故事

这位圣上,自然就是大老板唐宣宗李忱了。你说皇上平时都龙袍冕旒高高在上,贾岛这种小官偶尔面圣一次也是远远地跪在地上,恐怕根本看不清陛下的脸。现在他没事儿突然搞个什么微服私访,贾岛一时间哪里认得出来?这不是害人嘛!过了几日果然有圣旨下来,将一直提心吊胆的贾岛贬为长江主簿,所以后来贾岛被称为“贾长江”。这段故事出自《唐才子传》,但事实上唐宣宗即位的那年贾岛已经过世,所以可能是后人根据贾岛敝帚自珍的可爱性格附会出来的。

那么这位唐宣宗究竟懂不懂诗呢?让我们看看他在白居易逝世之后为之所写的挽诗《吊白居易》就知道了。前文写白居易时引用过其中一联,全诗如下: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文字功底和格调确实都属上乘。唐朝诗风如此之盛,有的皇帝比如唐武宗欣赏诗歌,有的皇帝比如唐德宗欣赏诗人,而有的皇帝比如唐宣宗干脆自己就是诗人。唐宣宗在文采方面自命不凡,自认为如果去考进士的话,登第那是必须的,所以经常在自己的诗文上署名“乡贡进士李道龙云”,似乎落个进士的款比落个皇帝的款更有范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朝进士的社会地位是多么尊贵。

敝帚自珍的唐诗故事

贾岛临死时,家无一钱,唯有那头跟着他一起“推敲”、一起冲撞仪仗队的老病驴和一具古琴而已。时人都爱惜他的才华,而叹息他的薄命。我读贾岛的诗发现一个规律,大凡他苦吟炼字出来的都枯燥乏味,反而是那首清新自然没有任何苦熬痕迹的《剑客》令人大爱: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在这首诗中也明显可以看出贾岛在自我推销,将自己比作磨砺了十年的宝剑,看看哪位大人能够拿去派上用场。他的诗里真正算得上超脱闲逸风格的,好像只有这首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当时的人都不认为贾岛多么有才,但他的苦吟精神和最后熬出来的优秀作品,在晚唐和五代非常有影响。比如晚唐诗人李洞就特别钦慕贾岛,经常手持佛珠念念不已,但是口中喃喃念的不是“南无阿弥陀佛”,而是“南无贾岛佛”,每天要念一千遍。佛教徒念“阿弥陀佛”据说是想被加持往生到阿弥陀佛所在的西天极乐世界,也不知李洞念“贾岛佛”是打算要往生到哪片净土去。如果遇到同样喜欢贾岛的人,李洞就大喜这位是知音啊,和自己一样有品位,一定会亲手抄几首贾岛的诗作送给他,临别时还要再三叮嘱:“这个和佛经没有什么区别,你带回去以后一定要常常焚香敬拜它哦!”

敝帚自珍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