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7:50

刘禹锡,字梦得,恰巧和白居易同一年出生,是白居易后半生的至交好友。白居易开玩笑说刘禹锡是匈奴刘渊的后裔,但梦得却一直坚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正宗的大汉皇室。这个口气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和刘备刘皇叔一模一样。刘胜是个花花公子,儿子就有一百多个,后裔肯定是人数庞大且难以考证,想要混入这支队伍难度是很小的。在写出上面这首流传后世的《石头城》之前,他居然未曾去过金陵(今天的南京)。有些人只读万卷书,就能胜过旁人行万里路,这种人的名字叫天才。等天才也行了万里路之后,凡人就只能望着他的背影咬牙切齿了。

乌衣巷的唐诗故事

大家可能以为刘禹锡在这首靠想象写出的诗中已经透支了关于金陵的所有才华,但后来当有机会亲身游历金陵时,他写下了更加驰名的千古绝唱《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王”包括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王敦、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等,这个“谢”包括了谢安、谢玄、谢道韫、谢灵运、谢朓等。此诗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豪门贵族的盛衰,意境有点接近《红楼梦》里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寻常百姓家”比“白茫茫大地”还多了一丝暖意在其中。作者对于富贵如浮云的认识之深刻、刻画之简练,蕴藏在极富美感的景物描画中,令人叹为观止。儿童诗歌读本里一般都会收录这首诗,可见深邃的思想完全可以用浅显优美的文字来表达。此诗艺术水准可评五颗星,也当得起“脍炙人口”四个字。

刘禹锡还有一首著名的怀古诗,因为其中有“石头”二字,很多人误以为也是在石头城南京所写。其实是他路过湖北黄石的军事要地西塞山时,看见长江中当年吴王孙皓为防备西晋大将王濬(读音同“俊”)从四川顺江进攻而放置的横江铁索遗迹,抚今追昔感叹不已,于是写下了这篇《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孙皓为了阻挡王濬的战船由四川进攻东吴都城建康,在湖北段江底暗置百铁锥,在江面横锁千寻铁链,自以为这是万全之策。不料王濬造了巨大的木筏带走铁锥,以火炬烧断铁链,率军顺流而下直取金陵。正如刘禹锡在另一首《金陵怀古》里写到的“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孙皓只得按照惯例光着膀子自缚出降,做了亡国之君。孟子早就说过:“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刘禹锡在此哀前朝之亡,也希望唐朝执政者能够以此为鉴。

乌衣巷的唐诗故事

既然说到西塞山就顺便提一下,有关此地最有名的唐人作品可能还不是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而是张志和的词《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是颜真卿的好朋友。词中这个“鳜鱼”,今天在很多饭店的菜谱上已经错写成了“松鼠桂鱼”之类,令人望而生气食欲大减。凡遇上如此没文化的饭店,我一概不点这道菜以示不屑。此词色调优美雅致,格调清新自然,悠然自得的境界令人神往,成为许多人的挚爱。问世几年后就传入日本,到了现代还和《枫桥夜泊》一起被收入他们的教科书。苏轼非常喜欢此词,但是当时《渔歌子》的曲调已经失传没法唱出来,他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添加了几句填成一首《浣溪沙》,就能放声高歌了: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乌衣巷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