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提到,李白因为在永王事件中站错了队而被流放夜郎,经过黄鹤楼时和朋友史钦小聚,写下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自感与被贬长沙的贾谊同病相怜。当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途中又遇到了另一位小朋友刘长卿。
刘长卿比李白年轻二十多岁,因为“刚而犯上”,被贬官南巴(今天的广东电白),途经江西余干时正巧遇到了李白。李白能够从蛮荒之地回到繁华的中原,其心情可以用在这次归途中写下的《早发白帝城》来描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是遇赦之人,心情如轻舟般欢快,情不自禁喜形于色;而刘长卿却要从中原奔赴祖国的偏远地区继续革命。两人一去一回的巨大反差,使得刘长卿颇为感慨,写下了《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从此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李白可能充分表达了自己回家的欢乐,基本没有顾忌刘长卿被远谪的心情,所以刘长卿很郁闷地写出“谁怜此别悲欢异”之句,可见李白在此事上情商不是很高。
无独有偶,刘长卿的代表作恰恰也是和贾谊有关的《长沙过贾谊宅》,因为他和贾谊一样是被诬陷贬官的: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被认为是有道明君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言外之意:那还不如汉文帝的当今天子这样收拾我也就不足为奇了。屈原当年被放逐的时候,不会知道一百多年后有一位贾谊来到湘水之滨凭吊自己而写下名篇《吊屈原赋》;当时的贾谊同样不会知道,近千年后有一位刘长卿也来到同样的地方凭吊自己而写下名篇《长沙过贾谊宅》。“怜君”,不仅是怜贾谊,更是怜自己:您和我明明都是无罪的,为什么要被放逐天涯呢?
司马相如因为仰慕“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所以也为自己取名相如。有人说蔺相如是赵国的上卿,所以司马相如取字长(zhǎng)卿。刘长卿因为仰慕司马相如,就用他的字作为自己的名。刘长卿字文房,元朝有位姓辛的西域诗人因为仰慕他而给自己起汉名为文房,这位辛文房就是《唐才子传》的作者。希望这一连串渊源没有让你眼花缭乱。
刘长卿敢拿前代大才子的字作为自己的名,性格自是恃才傲物。他每次写好诗后,题名只写“长卿”二字,有人诧异地问他:“先生为何从不在‘长卿’前加‘刘’字呢?”他诧异地反问道:“那又何必?难道天下还有谁不知‘长卿’就是我刘长卿吗?”
时人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意思是他的五言诗冠绝当代。我们来欣赏一下他这首入选语文课本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句浅显生动,小学生都能明白其含义。但“暮”“寒”“贫”这些词语中所表现出的冷暗情调,反映出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气象。明朝学者、诗人和文艺评论家胡应麟认为,正是从刘长卿开始,唐诗进入中唐时代,“与盛唐分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