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子羽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7:09

插一段题外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这位“封大夫”,是指唐朝少数民族名将封常清。他身材细瘦、斜眼跛足,年过三十还默默无闻。后来的“山地之王”高仙芝在安西四镇初掌兵马时,封常清看出他将来必成一代名将,便修书一封投递过去,想当他的仪仗随从。

失之子羽的唐诗故事

高仙芝来自高句丽,是韩国单眼皮帅哥们的祖先。《旧唐书》里说他“美姿容,善骑射”,出身将门,自己二十岁即拜为将军,年轻有为的高富帅一枚。他一看封常清的颜值这么低还想进仪仗队,就很干脆地拒绝了。封常清生气地谴责道:“我钦慕将军高义,愿效犬马之劳,所以才没有举荐人也要毛遂自荐。您为什么拒绝我呢?难道不怕‘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吗?”

无奈每个时代都是要看脸的,高仙芝还是不理他。封常清就每天从早到晚守在高仙芝的门口,只要他一进出,就跑去骚扰求职。高仙芝不胜其烦,只好给了他这份工作。之后封常清果然成为高仙芝的得力助手,辅佐他为大唐扫平西域,自己也因功一直升到节度使而独当一面。

高封两人在安史之乱时一起驻守长安门户、重镇潼关,因宦官边令诚向唐玄宗进谗言,两位名将同日被杀,朝廷自毁长城。接替他们的另一位名将哥舒翰被迫出战,兵败被俘后潼关失陷。唐玄宗接到消息,立刻远逃四川。

失之子羽的唐诗故事

封常清所提到的“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自《史记》。孔子门下有很多弟子,其中有一位名叫宰予,能说会道、言辞犀利,夫子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但宰予慢慢露出了懒惰的毛病,大白天翘课,偷偷躺在床上睡懒觉,把夫子气得大骂“朽木不可雕也”。孔门的另一位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相貌很丑陋,夫子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差,认为他资质低下。但他毕业离开后,对夫子的教导身体力行,处事光明正大,而且很会教学生,在各国诸侯中的声誉非常高,所以孔子多年后感慨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明朝有位复姓澹台的勇士很尊崇他这位著名的祖先,就取了个同样的名字,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他的志向是要灭掉大明,神经极度紧张,详情可见梁羽生先生的名著《萍踪侠影录》。

失之子羽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