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出使突厥时,有一次陪同可汗出游,正好遇到两只大雕在天空中追逐争肉。可汗递给长孙晟两枝狼牙雕翎箭,说道:“素闻将军善射,请用这两枝箭把它们射下来吧。”长孙晟并不推辞,接过箭来,一边纵马而奔,一边抬头观察。等到双雕在空中厮打身形重合时,他眼疾手快,扬手就是一箭,正好贯穿双雕,将剩下的一支箭还给瞠目结舌的可汗。这便是成语“一箭双雕”的来历。
长孙晟有位女儿,就是唐太宗大名鼎鼎的原配长孙皇后。有一天,唐太宗下朝回宫,怒气冲冲、咬牙切齿地对长孙皇后说:“朕一定要找机会杀了那个乡巴佬!”皇后忙问:“是哪位大臣惹怒了陛下?”唐太宗回答:“还不是那个魏征!他以前是李建成的部属,朕对他既往不咎、委以重任,没想到他却经常在朝堂上以进谏之名羞辱朕,简直是不知好歹!”皇后闻言也不评论,立刻退到内室,换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后走到唐太宗的面前行祝贺之礼。唐太宗被她搞得莫名其妙:“皇后这是做什么?”皇后答道:“臣妾听说,如果君主贤明,臣下就会正直敢言;如果君主昏庸暴虐,臣下就会噤若寒蝉、明哲保身。如今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不正说明陛下您是明君吗?臣妾怎能不祝贺呢?”唐太宗哈哈大笑,赶快扶起这位聪慧善谏、识大体的皇后。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孙皇后,说不定唐太宗早就杀掉了他日后感叹“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魏征。
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也就是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因长孙无忌在拥立自己登基的过程中功劳第一,又是皇后的亲哥哥,对他极为信任,想任命他当宰相。皇后认为长孙无忌贪恋权力、不够谦退,劝谏唐太宗不可。唐太宗不以为然,皇后就命令哥哥不准出任宰相。所以长孙皇后在世期间,长孙无忌一直没有拜相。皇后过世不久,唐太宗还是让长孙无忌当了宰相,结果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李治时代位高权重、独揽朝纲,最终挂在了更厉害的武则天手上,因为她要清除自己上升道路上这块最大的绊脚石。读史至此,令人不得不佩服长孙皇后的先见之明。
既然长孙晟如此厉害,为什么远不如养由基、李广有名呢?因为他是少数民族。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慕容氏是鲜卑族。长孙一家在户口本上民族一栏填的是“拓跋鲜卑”,也是鲜卑族,还是北魏皇族的支系。此外,“三鞭换两锏”的名将尉迟恭也是鲜卑族。这就提醒我们,大家如此热爱的大唐,从皇室成员到著名诗人(比如元稹),都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我们今天绝大多数的汉人,身上也流着一部分当年那些少数民族的血。
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到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简单打个比方,就是你的N代外公(汉族)被你的N代爷爷(胡人)抢了地盘房子、一顿欺凌,他们的子孙却结婚生子,使得血脉一直流传到今天的你身上,最后是你N代外公的强大文化把你N代爷爷的文化同化得不知所踪。在民族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不是血统,而是文化。这对于那些一向自认为是“纯种汉族”的人来说,可能是从未了解过却不可不知的历史事实。
提到射雕的英雄,大多数人脑海中比长孙晟更帅气的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郭大侠,虽然他完全是虚构的。与他同时代的人物中还真有会射雕的,就是这位金刀驸马的准岳父大人铁木真。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天骄”一词现在似乎是褒义,原意却是贬义。汉朝人用“天之骄子”来形容北方强盛的匈奴人好像是被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后来这个词就被用来形容在大家心目中同样形象的蒙古人。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英雄,却是汉族及同时代诸多民族的凶残敌人。他的名言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着他们的亲属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强奸他们的妻子和女儿。”这种文明程度差不多是要开历史倒车一千年。如果有人说铁木真是中国人的英雄,我只能怀疑他的历史常识和智商。
蒙元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有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崖山海战是南宋与蒙元之间的最后决战,宋军覆没,南宋灭亡,蒙元最终统一中国。相比之下,满清算稍微谦逊点儿,除了入关初期在扬州、嘉定的大屠杀,还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治错误,后来基本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很多满人最后连自己的母语满语都不会说了,所以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精英还愿意为它卖命。清朝寿终时,很多汉族愚民还以为满清的民族装扮——辫子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万万不可剪掉,否则即为欺师灭祖,鲁迅先生的小说里对此有生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