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深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6:53

王维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无疑是送别诗中的极品《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小时候不知为何,总认为王维送别的这哥们儿名叫“元二使”,直到某天脑海突然一震,才明白其实人家名叫“元二”,要去出使安西。此诗和高适豪迈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正相反,倒与李叔同的“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苍凉味道很接近,吟诵的时候如果不配上一壶暖酒,简直让人冷得缓不过劲儿来。

此诗受欢迎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从它流传的名字之多看出来。除了《送元二使安西》之外,还有《渭城曲》《阳关曲》,最富诗意的是《阳关三叠》。金庸大侠估计也很喜欢,所以《天龙八部》里天山童姥传给虚竹的天山六阳掌最后一式的名字就叫“阳关三叠”。阳关今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当年的一点遗址了。

兄弟情深的唐诗故事

王维的另一首名篇是亲情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据说是他十七岁时所写。王维和弟弟王缙的关系非常亲密,从此诗中可见一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很普遍,据说可以辟邪,但其后慢慢让位给了象征长寿的菊花。菊花对唐朝而言不是什么美好的事物,因为它会引出一位特别喜欢此花的混世魔王,颠覆大唐三百年的江山社稷,这是后话。

从张九龄刀下逃生的安禄山后来发动叛乱,唐玄宗跑路去了四川,把贵族和大臣们都丢在即将沦陷的长安。安禄山抓住王维后,爱惜他的文才,一定要他做伪官,王维只能装病,出工不出力。但即使这样,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沦陷在叛军中没有殉节的官员都被定罪,这其中也包括王维。这时王缙已经是刑部侍郎(司法部副部长),就上奏唐肃宗李亨说:“臣兄王维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一次叛贼安禄山在凝碧宫大摆筵席,臣兄闻乐神伤,偷偷作了一首《凝碧诗》,当时就流传开来。请圣上明鉴!”同时呈上此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兄弟情深的唐诗故事

诗的意思是:虽然叛贼在宫里大摆庆功宴,忠于皇室的百官却都很伤心,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朝拜真正的天子呢?唐肃宗当然能读出王维对李唐皇室的忠诚,颇为嘉许。王缙更诚恳地表示,情愿自己免官来为哥哥赎罪。唐肃宗感动于王氏兄弟的手足情深,而且王缙平叛有功,所以特诏宽免了王维,还给了他一个官做。王维最终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世称“王右丞”。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宋朝的苏轼和苏辙兄弟身上。“一门父子三学士,千古文章八大家”,兄弟俩的共同语言很多,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名句,并不是写给心爱的女人,而是写给他这位亲爱的兄弟的。他在序里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的字。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被小人奏请为死罪,曾写下诀别诗给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手足之情感人至深。同时,苏辙也上书朝廷,请求以自己被免官来为兄赎罪,朝廷不同意,最后连苏轼的前政敌、已经赋闲在家的王安石也上书为苏轼求情,所以苏轼最终逃过一死,贬官了事。曹植《七步诗》的故事让人心寒,但王氏兄弟和苏氏兄弟间的故事都证明了:只要不是生在帝王家,有个好兄弟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可惜独生子女享受不到这种感动与暖心。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字也很有意思,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我猜想他们的父亲苏洵当时可能正在看《曹刿论战》。曹刿辅佐鲁庄公击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齐军,鲁君正要追击时,曹刿担心强大的齐国会有伏兵而适时拦阻,曰“未可”,先下视其辙(车迹之“由”),再登轼而望之(高“瞻”远瞩),最后才曰“可矣”,纵鲁军追击,遂大败齐军。苏洵曾写过《名二子说》解释这两个儿子名字的由来,尚不及我这个猜想生动活泼。

兄弟情深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