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6:39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唐朝承平日久,地方军队不习战事,战斗力低下,叛军很快便攻陷长安门户潼关,唐玄宗不得不匆忙逃往四川。逃亡途中,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即位,就是唐肃宗。杜甫闻讯立刻投奔肃宗朝廷,结果被叛军俘获后解送至长安。但他的官职实在卑微,安禄山的监狱囚禁唐朝重臣都不够用了,懒得关这个芝麻小官,干脆把他放了。这简直是一种侮辱,杜甫只好滞留在沦陷中的长安,目睹着帝都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了名作《春望》,其中颔联是咏物拟人的教科书范例诗句,而颈联更是绝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颠沛流离的唐诗故事

杜甫的很多诗歌都打上了安史之乱的深深烙印。《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被称为“三吏三别”,其中最负盛名的《石壕吏》全诗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颠沛流离的唐诗故事

这组诗记录了大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重要转折时期,所以被称为“诗史”。杜甫详细地描写了安史之乱中平民百姓的辛酸和苦难,并对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本人也在这场战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与兄弟之间音书断绝,在他的《月夜忆舍弟》中可见: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的一个孩子也在战乱中活活饿死。正因为这样的人生际遇,他的诗歌形成了沉郁的风格,确实与李白像是来自两个世界。在很多人公推的“七律之冠”《登高》里,杜诗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多数诗的最佳一句在收尾,但本诗的第一句就直接拔高到了最顶峰。如果你只能记住一首杜诗,那么就请记住这首吧。

颠沛流离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