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之败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6:35

话说这一日,李白来到了长江上的名楼黄鹤楼。喝高之后,他习惯性地要来笔墨准备上墙涂两句,抬头就看见已然有一首七律龙飞凤舞地题在那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款为“汴州崔颢”。

黄鹤楼之败的唐诗故事

李白在墙下踱来踱去几十个来回,沉默半晌,长叹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把笔一搁,泪奔而出。

崔颢这首《黄鹤楼》确实脍炙人口。抗日战争初期,北平的达官贵人们抢运古董狼狈逃离,鲁迅先生为此曾经作过一首剥皮诗:

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面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有一首诗谜,谜面是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谜底打唐诗一句。标准答案便是这句“日暮乡关何处是”。若有人答“日暮客愁新”,亦可。

李白是何等人物,在崔颢手下输了一着,自然心有不甘。从黄鹤楼飘然而去后,便在不远处的鹦鹉洲上赋出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此诗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孰高孰低,相信大家自然能看得出来。而且此诗框架完全仿照崔颢诗,与其说是在比拼,毋宁说是在致敬。而让李白如此衷心佩服的,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当然,那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拍马不能算数(这是李白写给荆州刺史韩朝宗的自荐信《与韩荆州书》的开篇第一句)。我等闲人都能看出高下,白哥自己心中更是有数。他在汉阳有了心理阴影写不出,就跑去金陵,好不容易憋出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之败的唐诗故事

这首诗在艺术境界上终于可和《黄鹤楼》并驾齐驱了。另一方面,《黄鹤楼》的影子依然浮现其中,足证在黄鹤楼上看见崔颢诗对李白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有多大。崔颢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即使仅此一首,亦可万古流芳。两诗的诗眼都在最后一联,《黄鹤楼》抒发的是乡愁,《凤凰台》则是对于政治上不得志的抒怀。“浮云蔽日”借指奸臣当道,贤良之人不能为长安的朝廷效力。看来李白虽是人在江湖之远,依旧心忧庙堂。另外有一则诗文谜语,谜面是李白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打古文一句,谜底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即使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可以和崔颢的《黄鹤楼》平起平坐,但若论有关黄鹤楼的七律第一,始终公推崔颢诗。李白绝对是个好胜心很强的人,后来逮住机会又跑到黄鹤楼,借着送别友人的机会写了一首七绝,终于在有关黄鹤楼的七绝中拔得千载头筹,这就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人想来,以李白的性格不干上这漂亮的一票大概是不会放手的。但七绝的字数比起七律来少了一半,和崔颢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平手。所以李白晚年继续发愤图强,又写了一首艺术水准相当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因为曾经错误地加入了唐肃宗政治对手永王李璘的阵营而被流放夜郎,就是那个在汉朝时留下“夜郎自大”成语的地方。唐肃宗觉得李白也是个自大的家伙,所以故意把他流放到夜郎去面壁思过。李白在经过黄鹤楼时与朋友史钦小聚,想起西汉贾谊因指摘时政受到谗毁被贬至长沙,不禁穿越历史长河,与这位汉代才子同病相怜,所以写下此诗。这下他在黄鹤楼上写的两首第一流的七绝加起来一共五十六个字,终于在字数上也和崔颢打平了。

后世有人将李白此诗和《黄鹤楼》之句化用而写成一副对联,可称为神来之笔: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黄鹤楼之败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