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若虚没有写出这篇《春江花月夜》,很多人可能都会怀疑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因为他留下的文字痕迹如此之少,而且其生卒年、事迹通通“不详”,但正是这仅有的一首作品,就让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全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虽然有人说“孤篇压全唐”的评价实属过誉,但我认为此诗至少在两个方面实至名归。第一,是在内容上的突破,超越了一般诗歌的写景、状物、叙事、抒情,通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跨入了追问终极问题的范畴,在这方面可谓前无古人、后稀来者,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没有用这么明确的疑问句来提出哲学性思考。第二,是在诗风上的突破,当初唐诗歌还在六朝的绮靡文风里兜兜转转寻找出路时,此诗走出了正确的方向,而后来的唐诗,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诗中很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或引用或化用:你有没有看到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影子?有没有看到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影子?有没有看到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影子?
金庸肯定很喜欢《春江花月夜》,所以东邪黄药师在“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的基础上创制了《碧海潮生曲》的独门武功,以极高内力从玉箫中吹奏出优美的旋律,听者只要内功、定力稍弱,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傻哥哥郭靖当时如果没有通过这一关考试,也无法名正言顺地娶到古灵精怪的桃花岛千金黄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