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5:35

唐太宗不但有容人之量,而且在纳谏改过方面更称得上千古一帝。回顾我们自己听到一点批评时的不爽,就能够大致想象一言九鼎、生杀予夺的帝王们在纳谏时的自我克制有多么难。

千古一帝的唐诗故事

尽管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乱世,但三十七年二世而亡,大一统局面只是昙花一现。隋末大乱中,群雄逐鹿中原,李世民在唐王朝建立与统一过程中屡立大功,从而以次子的身份成为皇储的潜在竞争者,与太子李建成之间逐渐由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发展为势不两立的对手。为了赢得这场生死之争,不被李渊支持的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是他将兄弟侄儿统统杀光,未记载但合理的猜测是他还软禁了父亲,这才当上了皇帝。

我们可以想象,得位不正给李世民造成了何等巨大的心理压力。再联想前朝的隋炀帝杨广,也是作为次子先立下灭陈大功,又费尽心机夺了长子杨勇的太子之位,但即位后骄奢淫逸、好大喜功、虚耗国力,使得强盛的隋朝二世而亡。这样相似而惨痛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使得立志要做一代明君以洗刷自身历史污点的李世民不能不更加警惕,在即位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能够以隋炀帝为戒,不断克制欲望、从谏如流,以期让自己在亲情上的巨大失败能够被在治国上的巨大成功所弥补。

千古一帝的唐诗故事

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虚怀纳谏,通过众人的监督和规劝来帮助自己克制身为帝王之尊而不受约束的个人欲望,其故事之多在中国古代君主之中无出其右者。他的这个优点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独裁政治体制的缺点,即使只限于少数的几个方面。

唐太宗开启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伟大辉煌的大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实现了他的人生抱负,并被后世标榜为明君楷模。就在他晚年刚刚开始志得意满、有好大喜功迹象出现时,他及时地驾崩了,逃过了许多明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规律。李世民的著名曾孙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种规律的一个典型代表:前半生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推上光辉的顶峰;后半生一手纵容出安史之乱,将唐朝抛入万丈深渊,甚至埋下了灭亡的伏笔。

千古一帝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