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雄健,诗文兼擅-王安石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4:38

王安石诗文兼擅,不但是北宋时期的文坛巨擘,就是在“唐宋八大家”创作群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

王安石又是一位朝野知名的诗人。他的诗有充实的政治内容,鲜明的思想倾向性。

河北,跟当时的敌国“辽”与“西夏”毗邻,被称为“二边”地区。北宋王朝虽然用委曲求全的政策换来暂时苟安的局面,可是连年干旱,赤地千里,田园颗粒无收,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更像悬在人民头上的两把刀子。天灾、人祸使老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怀着对“二边”人民的深厚同情,写了一首《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诗歌用敷陈的手法,用口语化的表达,充分表现出“二边”人民生活的痛苦。王安石作为诗人,既流露出对“二边”人民的深厚同情;作为政治家,更显示出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

笔力雄健,诗文兼擅-王安石

也许有人会以为,王安石这位北宋时期叱咤风云的铁腕宰相,情感定会是粗线条,冷峻严厉;其实,他不但是情感丰富细腻,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

至和二年(1054),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途经高邮,年轻诗人王令(王逢原)赋《南山之田》诗晋见王安石。王安石奇其才,赞赏不已,为之四方延誉,并将妻妹嫁给他。从此,王令声名鹊起!怎奈苍天不佑斯文,王逢原刚28岁青春早逝!王安石为之痛苦不已,第二年秋天,写了《思王逢原三首》悼念他,且读第二首: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还留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荒冢冷寂,野草披离。对千里外孤坟悽怆环境的想象,不正透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是啊,秋风又起,逢原逝去快一年了,他虽有绝代高才与超人妙质,却不被世人所用;那睿智的思想和精辟的言辞也只有故交旧友才能理解。怀才不遇,知音者稀,怎能不使人深感遗憾呢?

回忆起鄱阳欢聚,那南向倾倒的庐山犹如直压书案,那滔滔东流的湓水仿佛注入酒杯。物我交融,天人契合,人与自然相融相汇,这不正好表现故友之间的闲情雅趣和高洁情怀?

随着故友逝去,美好的往事已是烟消云散,如今欢会无期,给人留下的只有永志难忘的伤痛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诗章调动想象、使事、对比等艺术手法,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有感慨,充分表现出诗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读来悽恻动人。

笔力雄健,诗文兼擅-王安石

面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故事,历代诗坛既咏唱不衰,又众说纷纭: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咏史诗》),唐代邵阳人胡曾歌唱她远嫁胡沙、初涉征尘的哀怨。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大诗人杜甫悲悯她胡沙万里、芳魂难返的凄凉。

尽管秀句迭出,人言人殊,可是又有谁不认为这是明妃的人生悲剧呢?

王安石却持不同意见:他一反传统的惯性思维,以政治家的宽广襟怀和思想家的睿智卓识,排除狭隘的民族偏见,从人性的角度对这一历史故事进行审美观照:他认为,王昭君作为女性,也有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权利。于是挥笔写了《明妃曲》二首。且读第一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全诗可分两个部分。前部分写王昭君美艳绝伦。

怎么描写女性的美丽?有人用“倾国倾城”来形容,也有人用“沉鱼落雁”来表现;王安石也许认为这样写有失直白与凡俗,再说,他更不愿意蹈袭别人的唇吻,陈陈相因。于是,他别出心裁地用侧面传神的表现手法。可分三个思想层面:

(一)乍见惊艳。你说,历代帝王哪一代不是“后宫佳丽三千人”?这些宫娥美女又有哪一个不是从美女堆里百里挑一?这时候,汉元帝已经当了16年皇帝,总算阅尽人间美色吧,可王昭君呢,“入眼平生未曾有”。刚一走进他的视线,他才惊异地发现,生平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美女!试想,王昭君该是何等的光彩照人?

(二)再看惊魂。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女孩子要远嫁匈奴。关山万里,举目无亲,怎能不情怀惴惴?也就在她“低徊”俯首、“顾影”自怜的一瞬间,神色总该有些黯淡吧,尽管就这么“无颜色”,竟把汉元帝震慑住了,“不自持”真的是出神入化的描画。

(三)迁怒画师。眼看这么绝代佳人竟然要白白地送给匈奴人,他真的肠子都悔青了!可是既然许诺了人家,又怎么能出尔反尔?在气极懊恼之下,他只好迁怒于画师。诗人说,这怎么能怪画师呢?因为“意态由来画不成”,一般性的美貌是可以用丹青来描画的;美得绝伦,美得极致,那神情,那风韵,又怎么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呢?毛延寿真的死得冤枉!当然,毛延寿真的被杀没有,于史无征;这只不过是《西京杂记》上的说法,是小说家言。王安石这么写,恐怕并不是为毛延寿喊冤,而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反衬王昭君的天生丽质;二是用来对汉元帝的讽刺:怪谁呢?谁教你不深入下情,平日里只是高高在上,有眼无珠呢!

后部分写昭君对故国的深情和家人对昭君的殷殷寄语。

笔力雄健,诗文兼擅-王安石

昭君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她只有凭借年年南飞的鸿雁向祖国和亲人寄去无尽的思念和深情的祝福!

对后一句朱自清先生是这么理解的:昭君的家人劝慰她:昭君啊,你好好在匈奴待着吧,当年阿娇近在咫尺,不也被打入冷宫来着?即便是在汉朝,也还不是失意?——该失意的在南北都一样,别老惦记着“塞南”吧!(《语文续拾》)

是啊,作为女性谁不向往爱情的美满和家庭生活的温馨?既然呼韩邪单于恩宠有加,“人生乐在相知心”,只要两心相知,两情相悦,纵然身在塞外,不也可以享受爱情的幸福和人生的欢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