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秀调雅,意新理惬-王维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3:37

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朱景玄《唐代名画录》)

“左相”,指的是王维的弟弟王缙;“右丞”,就是曾经任过尚书右丞的王维。王维的诗确实冠绝当时,誉满天下。唐代专业文艺评论家殷璠精心选录了24位名家的诗结撰成《河岳英灵集》,把王维列为诗坛首席。评他的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称为“盛唐正音”。宋代文艺批评家魏庆之说他的诗“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诗人玉屑》)。在一汪澄碧的秋水中,几朵芙蕖,淤泥不染,清涟自濯,迎着习习秋风,嫣然而笑。幽静而自然,清淡而深远。无论就诗歌情调,还是就诗歌风格,都称得上是形象的比喻,也是准确的评价。

王维死后,唐代宗李豫亲自给王维的诗集写序文,并尊他为“天下文宗”。

王维的诗对后世诗坛也有深远的影响。《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就写了一个香菱向黛玉学诗的故事:林黛玉告诉香菱:“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连清代小说家曹雪芹也非常喜欢王维的诗,把他的诗视为创作的圭臬和学习的典范。

《全唐诗》共收录王维387首诗歌,几乎涵盖唐代所有的诗歌体式,他称得上是一位综合发展的诗歌全才。

辞秀调雅,意新理惬-王维

请读这首《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巍峨高峻,几乎与天庭相近;连绵起伏,直到大海之隅。诗人想,既蒙掌管生活的女神加惠,有幸来到这样的名山胜地,怎能让它失之交臂,还不加快步伐到山里走走。

走着,走着,也许是海拔太高的缘故吧,但觉白云在身边缭绕,仿佛只给自己留下一条狭长的通道;回头一望,两边的白云迅速合起来了,连身后的通道也被填充得严严实实;望望前面,弥漫的山岚给山间罩上一层轻淡的帷幕,走近一看,这帷幕又从眉睫间消失……当诗人登上中间山峰的时候,举目四顾,好像天上的星座与地面的分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俯瞰周边的大壑吧,同样是丽日中天,由于接受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景象也有区别:有的大壑日光直射,分明是晴天景象;有的光照不到,却是阴沉沉的,犹如要下雨一般。

忽然耳畔传来“坎坎”的声音,不难判断,山涧那边一定有樵夫在密密的丛林间砍柴,问问他,不就可以找到投宿人家?

山水诗当然要写到水——

请读《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当汉江流经湖北西北部(这里古属楚地)的时候,它和从湖南奔涌而至的“三湘”(漓湘、蒸湘、潇湘)相接;当汉水进入荆州的时候,又跟长江九派通流。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毕竟还在天地范围之内;王维说,远远望去,这合流的江水仿佛要流到天地之外!

忽然间,狂风骤起,诗人乘坐的航船摇晃起来,仿佛远处襄阳的城郭也随着江水起伏沉浮;风越刮越大,卷起滔天巨浪,好像远处长空也被浪涛撼动。无疑,城郭和天空都是静态的,诗人以灵动飘逸的画笔,借助于文艺创作中的错觉描写,挑出一个“浮”字和一个“动”字,把静态的事物以动态的表现,从而活画出汉江浪拍云天的气势和波涛汹涌的声威。

诗人的航船快到襄阳了,襄阳的风光是美好的。诗人要在这里多逗留一些时日。要跟像晋朝人山简一样醉心山水的朋友们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山水诗如果只是摹山状水,众口一词,不免单调,王维并不满足于这种艺术的浅层次,他的诗歌营构要深一层:他要以山水为载体,寄寓对高洁情怀的抒发和理想境界的追求。请读《山间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时令已进入初秋了,一场阵雨刚过,夜的帷幕正在徐徐降落。不但消退了残余的暑热,给人以凉爽宜人的快感;连山间空气也清新了许多。诗人也许是受游兴所驱遣,他想到山间走走。

纵目环视,“空山”如洗,只见皎洁的月华毫无保留地倾洒在绿荫如盖的松林间;脉脉清泉不紧不慢地流泻在光滑洁净的岩石上,这里的环境该是多么静谧清幽。

听,竹林中分明传来甜美的人语声杂着银铃般的欢笑声,如新莺出谷,如乳燕归巢。这不是一群少女浣衣后结伴归来吗?她们正沐浴在无忧无虑的青春幸福中……

看,那不远处荷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突然纷披开来,晚风中传来荷叶的瑟瑟作响声伴和着渔夫号子声,无疑,那是一只渔罢归来的小船满载着丰收的喜悦顺流而下,渔夫也沉浸在劳动丰收的欢乐中……

辞秀调雅,意新理惬-王维

诗人用轻松的画笔为我们描画出多么美好的生活图景!人与大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既能饱餐大自然的秀色,又能品味生活的温馨,“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不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是唐代版本的另一种形式的“桃花源”吗?

难怪诗人在后两句说,尽管芳华消歇、春已归去,可是这清秋山间的林泉生活还是使人流连忘返!

王维还有一类山水诗,表现出一种空明虚静的美学意境,唤起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

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个人独自坐在竹林深处,四周万籁俱寂,沐浴着如水月华,屏弃人世喧嚣,或抚琴独奏,或引吭高歌,不但表现出一种高洁幽独的出世者情怀,不也活画出一位高蹈脱俗的隐逸者风范?

再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花自开自谢,既没有人欣赏它的绽放,也没有人惋惜它的凋零。远离人世纷争,超脱尘俗污浊。这不呈现出一种“不喜不悲,无生无灭”的禅意?

《终南别业》诗中还有这么两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活画出大自然一刹间的动象,清幽静谧,禅韵悠然。

就像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赞为“诗圣”那样,王维也荣膺“诗佛”的雅号。

王维在前期也写过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这些诗或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写征战的艰辛,或写凯旋的欢乐,都能表现盛唐时期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如《少年行》《从军行》《燕支行》,他的《老将行》尤为脍炙人口。在名作《使至塞上》中有这么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线条简洁,语言凝练,纯用白描,不假夸饰,活画出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画面开阔,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王维也写过一些赠别朋友的诗,其中特别有名的是《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据明代《麓堂诗话》的作者李东阳说:“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所以诗坛也就称它为“阳关三叠”。在离筵别宴上广泛传唱。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王维这首送别诗同样是只有28个字的绝句,为什么在百花竞艳的别情诗的艺苑里一枝独秀?清朝学者赵翼是这么解释的,它之所以“传当时而名后世”,是因为“得人心之所同然也”(《瓯北诗话》)。就是说,它不但表达了个人送别朋友的深沉情感,也传达出人们共有的离情体验。

辞秀调雅,意新理惬-王维

王维的即事感怀诗也特别动人,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旅食京华,他乡作客,怎能没有孤独感?特别是正值重阳佳节,又怎能不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呢?可是,诗人如果直说自己如何想念亲人,还有什么新意可言?妙不可言的是,诗人绕个弯儿从对方落墨,用“遥知”来领起,说山东兄弟们在登高的时候,少长咸集,“遍插茱萸”,一定会想起还缺我一个人,仿佛不是我这异乡游子急需亲情的安慰,而是兄弟们因为不能合家团聚而感到遗憾,所以赶忙写这首诗向兄弟们送去亲情的慰藉,这样写,不但情感的表达蕴藉深厚,而且,抒发亲情的方式不也别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