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沉郁浑厚必须采用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2:23

意境的沉郁浑厚必须采用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诗贵含蓄;词境精美细巧,更重含而不露。清真词,无论是小令还是长调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兰陵王.柳》,词分三叠,在第一叠“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这两句中,已透出自己久客京师之感,但又“半吞半吐”,含而不露;第二叠叙当前送别情事,也是“无一语不吞吐”;直到第三叠末韵“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方欲说破,却又咽住,真是“欲说还休”。整首词就这样萦回曲折,似吐非吐,欲露不露,令人玩味不尽。又如《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陈廷焯评曰:“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白雨斋词话》卷一)

意境的沉郁浑厚必须采用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

除上引《兰陵王》、《满庭芳》外,这种含而不露的笔法在他的《瑞龙吟》(章台路)、《六丑.蔷薇谢后作》、《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少年游》(并刀如水)等词中亦有极妙的运用。看来,清真词之意境浑厚而多弦外之音,与作者较为普遍地采用曲笔言情有很大关系。

意境的沉郁浑厚必须采用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

又如《六丑.蔷薇谢后作》一词,从“言情体物”之工巧上看,与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一样,皆为“物物而不物于物”(刘永济:《词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98页)之“结构”。但所不同的是:东坡词里没有出现他自己,而清真此词则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身影在。黄蓼园评此词曰:“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蓼园词选》)信然!

意境的沉郁浑厚必须采用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

其他如《倒犯》咏新月,《大酺》咏春雨,《水龙吟》咏梨花等,都在咏物之中打入了身世之感,绝非单纯的咏物之作。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我们在读周邦彦这些词时,总感到有一种隐蔽着的更为深层的感情之雾在那里飘浮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