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未定型的基本形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1:38

词最初的形式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敦煌曲子词;二是盛中唐文人词。

唐宋词未定型的基本形态

这些词和诗的距离更接近,两者的界限变得模糊,这表现在内容、题材、情调诸多方面。如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选的刘禹锡两首《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从总体上看,这基本上还是七言绝句的形式,可以视为诗,也可以视为词。在技法上,他采用的还是诗歌的写法。诗歌一句一个意思,词是一首一个意思,所以词更适宜表达丰富的感情。诗反对意重,如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就是因为意重,有不少人批评它。

唐宋词未定型的基本形态

对于敦煌曲子词,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它是词的本色。我们认为这不叫本色,而叫不成熟。如果说敦煌曲子词是词的本色,那么人的本色就是猿人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所谓敦煌曲子词,大部分是片断,是洋人拿走后剩下的。受英政府雇佣的匈牙利人斯坦因(1862—1943)曾装了整整二十九箱(光是写本就有二十四箱,其中完整无缺的卷子有三千卷左右)走,先运往印度,成立西域图书馆,后运往英国,藏之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内。另外,法国的伯希和(1878—1945)也运走了不少。现在我们看到的敦煌曲子词,是“出口转内销”的。1909—1917年间,伯希和为了讨好中国学者,曾将四部书的一些胶片送给罗振玉等人。罗振玉借此先后编印了《敦煌零拾》等几部书。后来,朱孝臧、刘半农等人又从国外抄回了一些。这项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是王重民和任二北(半塘)。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中收词一百六十一首,任二北《敦煌歌辞总编》收词一千二百余首,香港学者饶宗颐《敦煌曲》也收了不少。我们现在看曲子词,还是看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较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全唐五代词》也比较好。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序》中对词有论述,归纳较全面。作为一种纯情体性的词,这时候还没有形成,文字不大可取,但唱起来比较好听,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听京剧,如果去看唱词,那情绪就会大减。

大家知道,姜夔写词,为自度曲。词的创作,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率意写词,一种是先自己谱上曲,然后再配词。在宋代已有这种情况,词已不能唱了。词的成熟,实际上是在与音乐脱节中完成的。宋代即有人认为,许多好词不能唱,许多唱的词不是好词。

在狭深柔媚方面,或者在开拓情感的幽微领域方面,这时的词还不够。而词的主要体性也就体现在这方面,即狭深柔媚。任二北先生在他的《敦煌曲初探》第五章中,把敦煌曲五百四十五首分为二十类,其中有“疾苦、怨思、别离、旅客、爱情、感慨、隐逸、伎情、闲情、志愿、豪侠、勇武、颂扬、医、道、佛、人生、劝学、劝孝、杂俎”等,内容题材相当广泛,与诗文没有什么差别。

唐宋词未定型的基本形态

从风格上看,敦煌曲子词有婉约的,也有豪放的;有缠绵、婉转、含蓄的,也有明白晓畅、率直坦露的。

从词体上看,这时的词也尚未定型。唐圭璋先生在《敦煌唐词校释》中说它具有七个特点:有衬字,有和声,有双调,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定,咏题名。所有这些现象表明:敦煌曲子词和盛中唐文人词尚处于“未定型”的初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