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离与合艺术手法探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1:37

“离”与“合”也是一个表现手法的问题,是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侧写、旁写与正写的关系问题。所谓“离”,即离题;“合”,即合(切)题。一种是离题离得远,但从反面、侧面进一步衬托了主题,这是好的;一种是切题,紧扣题目。

诗词曲离与合艺术手法探析

离、合问题很重要。写词第一步是用心;第二步讲片段,即布局、结构;第三步就是讲离合(就章法而言);第四步讲色泽、音节。苏轼是主张离题的,他有四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意思是用形似作为标准来论画,这种见解与儿童相近。写诗总是几句老调子,一定不是懂诗的人。而清人赵翼却说:“作诗必此诗,乃是真诗人。”(《论诗》)跟苏轼唱对台戏,强调合的一面。我们认为,应该两方面结合,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实际上,苏轼的许多作品也是深得离合之妙的,例如那首有名的《水龙吟》咏杨花词,写的是杨花,但又不仅仅是写杨花。既写了杨花,又写了离人。写杨花是合,写离人是离;但以花喻人,写人又关合杨花的形象特点,即所谓不即不离,亦即亦离。离合手法在此词中用得极为出色。这种手法在周邦彦、姜夔等人的咏物词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姜夔的两首咏梅名作《暗香》和《疏影》,句句写梅花,又句句写人,人的命运和梅花是息息相关的。

诗词曲离与合艺术手法探析

以上谈的是词中的离合问题,诗里的离合问题表现得也很突出。如屈原的《橘颂》、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等,都能做到“咏物而不滞于物”,在离合问题上是处理得很成功的。

诗词曲离与合艺术手法探析

曲里的咏物也要做到不即不离,但由于曲的艺术风格与诗、词不同,所以总的来说,曲中的离合问题没有诗、词那么重要,这里也就不举例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