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直”,即显言直说;“曲”指含蓄曲折。直与曲这两种表现手法,是矛盾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在具体作品中,由于体裁不同,对直与曲手法的运用也有所不同。就诗、词、曲三种不同诗体而论,曲最宜显言直说,诗则显言直说和曲折含蓄二者都有,词则曲多于直。下面举例来说。
先看诗。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身陷安史之乱时沦陷的长安,而他的家小却在遥远的鄜州(今陕西富县)。明明是自己深切怀念亲人,却故意曲折委婉地写妻子思念他。施补华说它“无笔不曲”(《岘佣说诗》),可谓确论。
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诗人在远客巴蜀时寄妻子(或友人)之作。因为写得较为奇曲,所以能在寄怀诗中别开生面。
同样是诗,也有写得直率明白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用直叙的手法,抒写诗人听到收复河北的消息后的激动心情。先写喜极落泪,再看妻子神情,转出漫卷诗书,再转到想象回乡,作者的抒情可谓飞流直下,一泻无遗,淋漓尽致,直抒胸臆了。
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本诗意境开阔,音调高昂,一洗传统送别诗的感伤情调。
接下来,再看词。如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一首写别后相思之情的词。词一开始就极写慵懒之情,但却不道出因由;分明因丈夫将去而憔悴,却又转而旁敲侧击;不直说无人领会她的心情,却反说唯有那楼前流水知其心迹;不仅对“新瘦”,就是对“新愁”也都不予说明。简直是吞吞吐吐、曲曲折折、含蓄委婉、往复不尽,深得“曲”字之妙。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即使是那些豪放派的作品,也忌一味叫嚣,一览无余。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也都有曲有直,豪放与婉约兼长。
最后,我们再来看曲。如徐再思的《喜春来》“闺怨”: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此曲由唐人刘采春《罗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化出,但表现手法更为明白直率。
又如薛昂夫《庆东原》“西皋亭适兴”,写旧时知识分子在重阳节前后的生活情趣。全曲显言直说,意思明白,末尾二句“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表示不受上级拘管,说得更为直截了当。
总之,“曲”与“直”是文艺作品写作行文之法的一对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正确掌握和理解这个方面的手法,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阅读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