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陇西行》国衰尤哀是生民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2 00:35

国衰尤哀是生民

晚唐藩镇割据,边患四起,国祚衰薄,征民用战,既频且密。战争是世界上最无情面最可悲惨的事,对于战争,胜利只是暂时的,死亡才是永久的主题。盛唐那些乐于打仗的诗人们,写出来的东西自是低人一等,易伤于浮薄,便因其不符人性之中恒久悲悯的缘故,在传达人类共同的灾难上不能更有效地取得共鸣。

面对大师辈出的唐代,陈陶的确是名不见经传,但他只需要《陇西行》这首诗,就能传达一种彻骨悲凉的千古情感,正所谓刻骨伤心,哀感顽艳。征人死了,仍活在家人的美梦中,犹不知征人早已是枯骨一堆,举世之悲,无出其右。再辅以征战之英勇,英勇到无畏,进而英勇到无谓,由无畏到无谓,战争之堪诅咒,跃然纸上。

诅咒战争,在中国历代虽不是主流的声音,但确有堪铭记不忘的。杨慎《升庵诗话》在论及《陇西行》时,曾说陈陶深受前人的影响,得夺胎之妙:“后汉肃宗下诏说:‘父战于前,子死于后。弱女乘于亭障,孤儿号于道路。老母寡妻,设虚祭,饮泣泪,想望归魂于沙漠之表,岂不哀哉!’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云,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祖之。”千古之下,能不恸哭?!悲凉到骨子里的反战声音,一直是晚唐诗歌绵绵不绝的基调,如曹松的《己亥岁》(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许浑的《塞下》“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都是沉痛无比的诗作。

陈陶(约812—约885),陈陶无疑因《陇西行》而名垂千古,更奇的一点就是他比较懂天文历法,这在唐代诗人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他的出生地也是争论不休,但有证明他是福建南平人。还有人从他另一首诗《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里,考证出一条历史上从福建到长安,不同的线路来。到底是否如此,我所得资料有限,且没有专门研究,未敢自信。

一般说来绝句分律体绝句、拗体绝句、古体绝句。陈陶的“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陈陶《子规思》》),就是古体绝句,与律、拗两体相去较远,它是最短的七言古诗。此种绝句无法列成平仄谱,其中的音节组合远较前二者为自由。陈陶进士不第,因而到处游逛,最后人们居然不知其踪,连死期也是猜测的。

陈陶《陇西行》国衰尤哀是生民

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