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160首韩元吉的《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这首词作于出使金国时,词人借之抒发家国变乱之悲。全词语浅而情深,句句凄婉,读来沉痛。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原文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序: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注释
凝碧:唐代洛阳禁苑中池名,此处借指汴京故宫。
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此处借指北宋教坊。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译文
译文1
在旧日的宫廷池苑,一听到弹奏管弦我就深感难受。乐曲中包含多少梨园遗音,让我这白发人不堪回首。
杏花无处躲避灾难愁苦,只好开在野外荒郊。惟有御沟水不再流淌幽咽,好像知道我正自哀愁。
译文2
想起旧日宫苑凝碧池头往事,如今一听到管弦声起,就心生凄凉。多少梨园悲声仍在耳畔,让人生出许多白发。
杏花无处躲避春愁,只能孤独绽放在荒野烟霭中。只有那御沟之水流过无声,好似懂得人心,怕我听见又要落泪呜咽。
译文3
在旧日的宫廷池苑,一听到弹奏管弦我就深感难受。乐曲中包含多少梨园遗音,让我这白发人不堪回首。
杏花无处躲避灾难愁苦,只好开在野外荒郊。惟有御沟水淙淙流淌时断时续,好像知道我正在哀愁。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别本题作“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时韩元吉任吏部侍郎,受命赴金朝贺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金人设宴招待,席间闻教坊旧曲,百感交集,因赋此词。词中化用安禄山叛军凝碧池头往事,隐射宋室偏安之屈辱。将人心中的无限黍离之悲,托诸天地万物。
评点
这首词虽然篇幅较短,但一字千金,句句关情,爱国之情贯穿始终。汴京(开封)是北宋的都城,陈桥驿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的发祥地。可是靖康一变,大宋皇廷南迁,汴京已经成为了金人的天下。韩元吉出使金国,来到宋朝故都,只见物是人非,怎么会不痛心哀伤呢?
词人在开篇采用了一个与此类似的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在故都他国听到乐声的痛苦。根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率领叛军攻占东都洛阳,在凝碧池举行宴会,并命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梨园子弟欷歔不已,其中的乐工雷海青把乐器扔到地上,面西而大哭。当时,诗人王维被囚狱中,闻听此事后偷偷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中描写了战乱后深宫荒芜一片的景象,以此表达哀痛的心情。韩元吉的这首词借鉴了王诗的措词和构思。不过,这首词所表现的矛盾更尖锐,所抒发的感情更沉痛。
因为词人亲身处在矛盾冲突之中,心灵受到的震动更大。“凝碧池”是虚指,以古喻今,但着一“旧”字,含义更深沉。偏偏就在这宋朝故都,今日的金人“迎饯之所”,听到旧日的教坊音乐。“汉使作客胡作主”,这对于一个忠君爱国的宋使来说,遭受的刺激多么强烈!故都的草木,故都的旧乐,都犹如利剑,直刺他的心,于是词人不禁发出感叹:“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从声音到外貌的转化,包含着词人复杂的心理,包藏着他深沉的苦痛。音乐能使人悲愁,而悲愁又会催人变老,所以才有“总不堪华发”。词人用语凝练,短短几句就写出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理,功力之高可见一斑。
词的下片在构思上更加巧妙。“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两句点出时间和环境。并且,词人把自己比喻成杏花,以虚带实,寓意深远。写实是指杏花的确在二月间开花,汴京赐宴就发生在此时。万春节(三月一日),金人会在中都燕山(今北京市)举行庆典。韩元吉这次行程的目的地就是燕山,等他走到汴京,已是杏花开放的二月。杏花没有办法躲避“春愁”,终于在荒芜的土地上开放了。词人也像杏花一样,虽然想避开金人,但是因为身负使命,无法不参加宴会,也不得不听宴会上旧时的教坊音乐。词人把自己比喻成高洁的杏花;用野烟象征战后荒芜的景象,表达含蓄,贴切当时情景。“无处避春愁”是整首词的“词眼”所在。这句话把杏花人格化,就使得杏花和词人之间产生形象上的联系。这就是美学上的“移情”。“野烟”二字是从王维的诗中化来;采用杏花这个物象,也是受到王维诗中“秋槐”的启迪。但是,“野烟”和“杏花”二者联系紧密,而且都与词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在词人的发展与熔铸下,它们已经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
结尾“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词人依然使用拟人手法,借物抒发心中的哀愁。御沟里的水本应该是长年流淌。可是在战争的破坏下,水被阻塞了,再无潺潺的流水声。也许在平常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可是对宋朝使者韩元吉来说,这却能引起他无穷的感伤。家国残破,他心中本就有无限的愁思,想发泄出来,但碍于当时的处境只能隐藏于心,在心中默默流泪。为了让这种感情有一个突破口,于是赋予御沟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不流的原因是明白词人内心的苦痛,怕呜咽水声引起他的抽泣。这两句话准确地表现出了词人的心理,强化了哀痛之情,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赏析鉴赏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词作。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时任礼部尚书的词人受朝廷委派,前去金朝恭贺次年的万春节(三月一日)。金人于汴梁城设宴款待,席间有弦乐相伴。词人闻乐有感而发,于宴后作此词。
上片起句交代背景,写在汴梁金朝宫苑中听到宋朝旧乐。“凝碧旧池头”一句暗用典故,“凄切”二字明白道出词人当时的感受。身为宋朝使者,在宋朝旧地闻听宋朝旧乐,这一切曾经是多么熟悉,今日又是多么陌生。昔日山河依旧,今日江山易主,这种充满讽刺的情景令词人情何以堪?因而在凄切之余不禁感叹,“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下片进一步抒发悲伤之情。“杏花”是词人自拟,“野烟”则暗指金朝君主。杏花总是在刺骨的寒风中凄凉地绽放,正如词人此刻因为宋朝使者身份,而不得不忍辱负重,赶赴金朝,为宋朝之敌——金人恭贺节日,并在金人宴会上“欣赏”这伤感的乐曲。同时“杏花”也暗指那些身处金地,在宴会上演奏乐曲的梨园弟子。结尾处,词人以拟人手法,写出心中的愁苦,这御沟之水在词人听来,恰似自己心中的呜咽之声,凄凉悲哀。
这首词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伤感和悲情。词人巧妙地化用凝碧池的典故,写出今日“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手法高超,情感真挚。
宋词地图
汴京:今河南开封,古名有“汴州”、“东京”、“大梁”等。五代时的梁、晋、汉、周以及北宋都曾在此建都。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作者简介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祖籍一说是河南开封,一说是河南许昌,南渡后居江西上饶。曾任礼部尚书,为官清正,有功绩。好交游,且与当世著名文人陆游、辛弃疾等人往来频繁,并常互赠佳作。词风豪放,近于辛弃疾。黄升赞其“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词人主张抗金,并在多首词作中对此有所表达;此外,也常发“廉颇老矣”的慨叹。卒于淳熙十四年(1187),享年七十。今有《南涧诗余》一卷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