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拥着祖先遗传的感伤病去拜会永恒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22:23

拥着祖先遗传的感伤病去拜会永恒

有唐一代,诗人的高产已是司空见惯,一如孔雀不开屏,便对不起自身锦绣羽毛。字斟句酌如贾岛,也弄出不少夸张和感叹的“啊”来,难怪别的诗人更容易全身不适,需要用诗句来调养滋补。不过,时间是最伟大的导师,它将汰洗一切。唐代不少诗人在当时很有名,生产能力也很强,但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中途夭折的亦复不少。与贺知章等并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全唐诗》现只存其诗两首,不过,只这两首中就有一首堪与天下诗篇争锋,这便是世所闻名的《春江花月夜》。

中国越位的事历来很多,皇帝不好好理政,关注庶民疾苦,偏以吟风弄月为能事,结果把国家弄垮,饿死大批平民百姓,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近的惹不起,拿远的说事吧,大名鼎鼎的李后主、宋徽宗名声多半来自他们的艺术成就,一小半是因他们把国家搞垮的功夫不坏。无巧不成书,第一个写《春江花月夜》的陈后主也是把国家搞垮中的一员,《春夜花月夜》作为乐府歌曲名属于“清商曲。吴声歌”,吴人张若虚学习起来自是得心应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洗前此同名曲调的倚靡,清丽可诵,表达了时间对身体的追杀,岁月对个体的催逼,以及人在阔大寥廓的时空面前,如尘埃浮生的现实末途,承接了人类意识到自身渺小以来,亘古未休的伤感与无奈。但在伤感句子的掩护下,未尝不透露人类某种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智慧而得来的沉着深郁,因之家弦户诵,垂诸久远。

张若虚(约660—约720),张若虚虽与贺知章一起被称为“吴中四士”,但只有两首诗被保存下来,除了《春江花月夜》以外,就是《代答闺梦还》。有关张若虚的信息也相当稀少,他只附在《旧唐书》贺知章传上得以保存了六个字—“若虚,兖州兵曹”,惜字如金到了吝啬的地步。这既表明了张若虚彼时不受重视的现实困境,也证明了众多唐人选唐诗没有任何一家选他的诗,是与此现实困境同步的。

幸运的是,宋代选家郭茂倩在《乐府诗集》里选了《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其中就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这并不表明张若虚从此就受到了重视,一直要到明代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后才有较为根本的改变。越到后来,对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的评价越高,闻一多先生称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甚至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先生的学问及对诗的感受都是不错的,不过这评价似乎还是有过誉之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拥着祖先遗传的感伤病去拜会永恒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偏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