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吴调侯、吴楚材编选。两人为叔侄,均是清初康熙年间文士。《古文观止》,“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意思是太好了,全书共十二卷。所收文章上自东周,下迄明末,共二百二十篇。而且所选篇目都是东周以来的名篇,便于人们欣赏与学习。以散文为主,有少量骈文。在每篇文章中,都附有简短的评说,以介绍文章背景,解释词句,评论内容等,文字精练准确,按时代顺序排成十二卷。在清代,《古文观止》是作为启蒙的教材,影响很大。
编者:吴调候、吴楚材
成书时间:清代
一语中的:清代著名文集,启蒙教材。
《古文观止》书海溯源
吴楚材、吴调候系叔侄二人,均为清初康熙年间文士。吴家是书香门第,古文传统根底深厚,两位作者不仅从小受业古文,而且学识渊博,学问精深。这样的家学渊源与个人学识,为他们编选《古文观止》提供了厚实的基础。自明以来,复古成为一种倾向,文人竞相学古诗,作古文,引以为荣,但模拟古人之作必须有较好的本子以供参考,因此自明以来编选古诗、古词、古曲、古文成为一种风尚,也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但在古文的编选上,一直没有一种简洁、精审、易学的本子。吴氏叔侄由于一直潜心古文研究,自己古文水准也极高,因此在编选风气影响下,编选出《古文观止》这样雅俗共赏的集子,流行甚广。
《古文观止》吴调侯、吴楚材编选。两人为叔侄,均是清初康熙年间文士。《古文观止》,“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意思是太好了,全书共十二卷。所收文章上自东周,下迄明末,共二百二十篇。而且所选篇目都是东周以来的名篇,便于人们欣赏与学习。以散文为主,有少量骈文。在每篇文章中,都附有简短的评说,以介绍文章背景,解释词句,评论内容等,文字精练准确,按时代顺序排成十二卷。在清代,《古文观止》是作为启蒙的教材,影响很大。
《古文观止》文理梗概
《古文观止》,“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而命篇。全书共十二卷,所收文章上自东周,下迄明末,共二百二十篇。由于吴氏编选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书人欣赏与学习,因此所选的篇目都是自东周以来古文中的名篇。所选文章,以散文为主,也有少量骈文。作者按照时代顺序将全书分别编排为十二卷,而且所选篇目都繁简适中,宜于学习。在每篇文章中,作者都附有简短的评说,以介绍文章背景,解释词句,评论内容等等,文字简洁准确。既使得读者对文章有了清晰的了解,又未增加作品的篇幅。由于上述的种种优点,使得《古文观止》在文人中颇为流行,成为学习古文的必读之书。因此在清代,私塾中往往将《古文观止》作为学生学习古文的启蒙教材。此外,由于清代考据之风盛,文人尚朴,故清学又称“朴学”。这风气无疑对吴氏父子有所影响,他们在编选《古文观止》中相当严谨,不仅慎于选篇,而且在评论中也据实以答,不论是读音还是辨字,都十分精切而确当。这样的作风,的确使成为难得之书。
《古文观止》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一《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严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赏析〗
这段文字是《左传》非常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由于寤生,为母亲姜氏所恶。姜氏想立小儿子共叔段为王,但没有成功。庄公即位后,心中暗自怨恨。他立弟弟为京的诸候,并不断娇宠,纵使他背离人心,并起兵谋反。事实上,庄公暗地里早已集结兵士,一举摧毁了段的谋反。这段话就是故事之初,奠定整个故事基调和基本矛盾的起因。故事线索很明白,而吴氏叔侄的评语对故事的理解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看对词语的解释,吴氏对“寤生,言生之难,绝而复苏也。”这不仅将寤的意思解释出来了,而且特别形象生动,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解释“遂恶之”为“一遂字,写尽妇人任性情况”。《左传》特别讲究春秋笔意曲折,而吴氏的解释则将曲隐的春秋笔法直述出来。在解释武姜请立段时,吴氏说“以上叙武姜爱恶之偏,以基骨肉相残之祸”,将这段文字在全篇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白,给读者清晰的谋篇布局概念。由以上分析可见吴氏的评论对理解文字的画龙点晴作用,的确是启蒙的好教材。
《古文观止》妙言辑录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4.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5.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6.毛羽未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7.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8.安有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9.贤人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10.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古文观止》专家评点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文人启蒙教材,其编审之精,评品之当,在今天也不失为一本了解古文作品的入门教材。阅读时,不仅应当注意其所选的古代名篇,对编者所加评语也应注意,因这些评语是阅读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