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杂剧剧本,五本二十折。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大都(北京)人,元代剧作家。《西厢记》的题材,源于唐元稹《莺莺传》。王实甫在此基础上再创作,才写成最负盛名的《西厢记》。主要描写相国小姐崔莺莺与书生张生一见钟情,几经波折在红娘相助下,终成良缘。该剧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如崔莺莺的美丽聪慧,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张生视爱情高于一切;红娘的伶俐、直爽、活泼和见义勇为;老夫人的言而无信,虚荣自私等等。全剧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婚姻的愿望,歌颂主角在爱情婚姻上的叛逆精神,并大胆提出“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该剧情节波澜起伏,合情合理。语言高度个性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音韵、修辞技巧亦纯熟。
作者:王实甫
成书时间:元代
一语中的:中国较早的多本杂剧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西厢记》书海溯源
王实甫,又名德信,元代大都人,当时著名的戏曲作家。《录鬼薄》记录他所作的剧本十三种,最著名的是《西厢记》,其它如《破窑记》、《丽春堂》等流传也很广。婚姻恋爱是受历代文人墨客关心的一个话题,由于宋代理学的兴起,提倡用封建伦理道德约束人的生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对无数青年男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元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思想,给了男女青年更多自由恋爱的机会,包办婚姻的矛盾为此显得比较突出。王实甫正是基于对自由恋爱的同情,本着“愿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写下《西厢记》,以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
《西厢记》杂剧剧本,五本二十折。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大都(北京)人,元代剧作家。《西厢记》的题材,源于唐元稹《莺莺传》。王实甫在此基础上再创作,才写成最负盛名的《西厢记》。主要描写相国小姐崔莺莺与书生张生一见钟情,几经波折在红娘相助下,终成良缘。该剧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如崔莺莺的美丽聪慧,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张生视爱情高于一切;红娘的伶俐、直爽、活泼和见义勇为;老夫人的言而无信,虚荣自私等等。全剧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婚姻的愿望,歌颂主角在爱情婚姻上的叛逆精神,并大胆提出“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该剧情节波澜起伏,合情合理。语言高度个性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音韵、修辞技巧亦纯熟。
《西厢记》文理梗概
《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传统体例,采用多本杂剧形式,共五本二十一折。从而使剧情更曲折,故事更丰富,在戏曲史上作出重大贡献。在王实甫之前,已有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宋代赵令畸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以及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等流行,故事的基本情节已经定型,但王实甫在自己笔下使这一传统故事焕发异彩。“《西厢记》天下夺魁”。故事写的是崔相国病故,崔夫人及小姐莺莺暂住普救寺,莺莺与书生张生一见钟情。叛将孙飞虎垂诞莺莺美貌,派兵围寺;张生得到老夫人亲口许婚,依靠朋友帮助解了危难。老夫人却食言赖婚,张生情急中卧病不起,使女红娘帮助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二人自由结合。老夫人又以门户相要挟,迫使张生上京应试。贵公子郑恒以早有父母之命为由,上门抢婚,并捏造假信,使老夫人同意与莺莺的婚事。正在情急中,高中状元的张生心系莺莺,回到家乡,终于揭穿郑恒的阴谋,有情人终于成眷属。
《西厢记》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西厢记》四本第三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赏析〗
与关汉卿的剧作不同,《西厢记》是以文辞优美著称的,这两段唱词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碧云天》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用秋景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这样一个秋风凄凉的日子里,心正如落叶黄花一般受着冷风的鞭挞。那红色的霜林,不是别人,正是我别离的血泪给染红的。这一比喻,用形象的词句传达出莺莺心中无限的痛苦,刚刚与张生成婚,又面临别离。接下来的这段唱词则直接抒发莺莺的情感。虽然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很久的少女,一旦情窦打开,就再也顾不得许多,一任感情流淌,“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因为不舍张生的离去,希望用拖住日光这样的办法来使得时间走得慢一点,使她与张生相会的时间多一点。“听得道一声去也”,早已失却闺秀的风范,松散金钏,不顾打扮,只是一心悲哀。这些精美的唱词表达出了恋爱中的少女对爱人的眷念,以及别离的伤悲。
《西厢记》妙言辑录
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衰草萋迷。
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泪,心内成灰。
4.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5.归家若到罗帏里,昨日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7.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8.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人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9.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栏干。
10.不近喧哗,嫩绿池塘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
《西厢记》专家评点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中的精品,作为戏曲研究及案头欣赏均有相当高的价值。与“本色当行”的剧本不同,《西厢记》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文字的修饰,素以文辞精美著称。阅读应尤其留意其文辞,才能体味《西厢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