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简介:乐府诗歌总集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20:08

《乐府诗集》一百卷,由宋朝郭茂倩编着的乐府诗总集。“乐府”指古代收集民间诗歌音乐的音乐机构。此书收录从汉代直到唐五代的历代乐府名作和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间歌谣。在编辑上,各类歌曲都有总序,每曲都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也均有考订。在编次上,古辞居前,历代仿作列于后。《乐府诗集》中的资料,用于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及民歌对诗歌的影响便更显得弥足珍贵。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皆成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编者:郭茂倩

成书时间:宋代

一语中的:乐府诗歌总集,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

《乐府诗集》简介:乐府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书海溯源

郭茂倩,北宋郓州须城人,曾任河南府法曹参军。自汉魏以来,即有乐府诗与乐府的名称。西汉惠帝、武帝之时,曾于中央设立乐府令。乐府令的工作除了将文人的诗歌谱成曲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采风,到民间收集诗歌,后来文人中也有模仿民间诗歌创作乐府诗题的作品。这些民间诗歌与文人乐府诗,都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精华,许多诗歌都写得极其优美,是当时俗乐的代表。宋代时,乐府诗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已有所亡佚,文人郭茂倩为了保存这一文化精华,编撰了《乐府诗集》,对保存乐府诗歌和提供丰富的乐府诗研究资料,做出重大贡献。

《乐府诗集》一百卷,由宋朝郭茂倩编着的乐府诗总集。“乐府”指古代收集民间诗歌音乐的音乐机构。此书收录从汉代直到唐五代的历代乐府名作和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间歌谣。在编辑上,各类歌曲都有总序,每曲都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也均有考订。在编次上,古辞居前,历代仿作列于后。《乐府诗集》中的资料,用于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及民歌对诗歌的影响便更显得弥足珍贵。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皆成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乐府诗集》文理梗概

《乐府诗集》收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也包括先秦及唐末诗歌,其中大量是民间诗,也有部分为文人仿作。郭茂倩将所有诗歌分成十二类,即效庙歌辞,燕射歌辞,横吹曲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书中每一类有总序,每一曲有题解,并对每一种曲调的歌辞起源和发展,都作了详细的考订。每一题在排列上都以古诗居前,而后人仿作居后。他的这十二种分类方法,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能较为完整地概括出乐府诗的全貌。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诗中都包融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与思想。许多诗作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人民生活的困苦,如《妇病行》,简直就是人民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当然,爱情这个诗歌的永恒主题也不能少,许多爱情诗都写得极为美妙,如《上邪》中女主人翁“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誓言,真是千古佳传。从乐府诗中,可以看到当时人民生活的景图与社会的面貌,是一面时代的“镜子”。

《乐府诗集》简介:乐府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乐府诗集·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群,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赏析〗

这是文学史上最美最精彩的写例之一,它将主人翁罗敷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首先,诗人给罗敷一个美丽环境,“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样美妙、清明的境地,只有罗敷这样美丽纯洁的少女才配得上。诗人又赋予罗敷美丽的器物、服饰。虽然罗敷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手上提的都不是珠光宝气,但唯有青丝、桂枝、缃绮这样纯洁、美妙的饰物才能衬托出罗敷“清水出芙蓉”般的纯美。她的美是自然天成,不是修饰而来,更不是珠玉堆砌而成。这是从正面描写罗敷之美,下面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因为观见罗敷的美丽,连自己该做的事都忘记了,则从侧面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这段描写十分精彩,将各人痴看罗敷的动作、神态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更让人体会到罗敷的美丽,让自己也巴不得能有机会一睹其风采。这段描写,并没有太多的华美词藻,却活脱脱画出一个文学史上至美的美女,其艺术手法之精纯,的确值得称赞。

《乐府诗集》妙言辑录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3.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4.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5.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6.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7.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8.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

9.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0.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简介:乐府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专家评点

《乐府诗集》是民间诗歌总集,有大量珍贵和优秀的民间歌谣,对保存中国文化遗产有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乐府诗文字较浅显、通俗,但只有在反复诵读、比较中才能发现“篷头粗服”掩盖下的“国色天香”。所以它对今天的诗歌发展仍有其指导和借鉴意义。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