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分上、下篇(〈道经〉、〈德经〉),八十一章,共五千字,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亦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是春秋末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该书着重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谓万物皆由“道”生。同时,“道”无所不在,不断运动。一切矛盾的双方,如善与恶、吉与凶、美与丑、福与祸、刚与柔、荣与辱等等,都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可相互转变。政治上,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主张“无为而治”,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种思想后来演化成中国封建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的哲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老子
成书时间:约春秋末期
一语中的:道家代表作,古代哲学著作之一。
《老子》书海溯源
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楚国苦县人。他曾作过周朝看守国家藏书室的史官,中年以后曾一度罢官。到周景王死后,王室衰败,他才离开王室,归隐故乡。春秋以来各国纷争,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求仕无门,因而产生出世的思想,向往隐姓埋名的隐士高人生活,这就是道家思想的源头。在此背景下,老子写出《老子》一书,成为道家思想代表作。
《老子》分上、下篇(〈道经〉、〈德经〉),八十一章,共五千字,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亦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是春秋末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该书着重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谓万物皆由“道”生。同时,“道”无所不在,不断运动。一切矛盾的双方,如善与恶、吉与凶、美与丑、福与祸、刚与柔、荣与辱等等,都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可相互转变。政治上,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主张“无为而治”,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种思想后来演化成中国封建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的哲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老子》文理梗概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三十八章以后为下篇。全书的中心是论述老子的哲学思想,其思想之核心是“道”,道是对宇宙起源和其普遍规律的认识。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独立于一切而存在,同时又非不可触摸,乃至不可道其名称。同时,他又用这一核心精神来指导生产、科学、军事、政治及为人处世。春秋末期战乱之中,他提出“无为”的思想,企图逃避社会的动荡,或者说在动荡中寻求安稳。他又提出“致虚”、“守静”的人生哲学,提倡人在生活中应当以静为主、以静制动。老子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在于他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有人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但从当时历史情况来看确有其合理性。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时代,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安定的生活,而老子所设想的“小国寡民”,人人丰衣足食,“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的确让人羡慕、让人向往。同时,老子也提出“反者道之动”,他认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发现矛盾转化和往相反方向发展的规律,也认识到质变与量变的初步关系。
《老子》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赏析〗
此段文字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首先,从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由于春秋时期,各国争霸,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霸主地位,而让千百万百姓陷入民不聊生、无立锥之地的境地。这一切,在老子看来,就是“有为”的结果。因此,他主张“无为”,只有这样,才能还给老百姓安静、平稳的生活,而放弃对人民的残酷压榨。由此来看,“无为”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在另一层面,“无为”又有愚民、出世之嫌。比如他说“虚其心,实其腹”,“使夫智者不敢为”,的确为统治者提供了一个聪明的治民方法。给老百姓足够的食物填饱肚子,但却不准他们思考──“虚其心”,让他们毫无反抗精神,只做为统治者的顺民。对于统治者而言,这种“无为”是再有利不过,让他们像对待绵羊一样来管一群毫无反抗精神的“愚民”。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无为”又是一种消极思想。对此,读者应全面分析,不要被某一方面的观点蒙蔽。
《老子》妙言辑录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6.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专家评点
对老子的思想,我们要辩证地去认识其“致虚”、“守静”,“洁静”“无为”。作为人生哲学,它可以使人珍爱生命、修身养性,在纷争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是富有人性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依然闪现出它人性的光辉;作为政治哲学,它要统治者不要扰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仍然是一种民本思想,当权者应深思。老子的文章多用比喻,含义比较隐晦而且语言精炼,字字珠玑。阅读时要从比喻中看出其隐藏的深意。另外还需注意老子思想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