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灵鼓瑟的古诗故事,(唐)钱起《湘灵鼓瑟》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19:09

关于湘灵鼓瑟唐诗

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湘灵鼓瑟的古诗故事,(唐)钱起《湘灵鼓瑟》赏析

诗歌赏析

钱起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和郎士元齐名,此二人为当时诗坛领袖,在当时被称为“钱郎”。此外,钱起还与卢纶、吉中孚、韩翃、耿湋、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等九人合称“大历十才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卷上第一人就是钱起,可见其在当时诗坛的地位。这首《湘灵鼓瑟》为钱起参加省试时所作,传诵一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声名。

钱起的这首《湘灵鼓瑟》作为考场试帖诗,在写法上紧扣题目要求,在开头两句便概括题旨。“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中“云和”是山名,“帝子”意为尧帝之女,即娥皇女英,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湘灵。这一句直接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并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句,描写湘灵女神在湘水之滨轻抚云和瑟,弹奏如泣如诉的哀伤乐曲。在诗歌的开篇就直击题意,营造出缥缈迷离、怅惘哀婉的意境氛围。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的“冯夷”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这句诗说的是湘灵的琴声曲折优美、感人至深,使得水神冯夷都不禁随着琴声起舞。然而诗人用一个“空”字,表现出冯夷起舞,只是被乐曲动听的旋律打动,恐怕未必能够理解乐曲中哀婉的深情。真正能够听懂湘灵所演奏的乐曲,真正能够体会乐曲中哀怨的情感的,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这些“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联系自身的人生境遇,不禁悲从中来,以至于不忍卒闻。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紧扣“湘灵鼓瑟”的题旨,通过侧面描写表达湘灵瑟声的感染力。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写湘灵的瑟声哀婉悲苦,以至于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含有凄楚之感;瑟声清亢响亮,以至于可以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殁于苍梧的舜帝之灵,从而使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这样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湘灵所奏琴声的清幽远播,另一方面写出了琴声的哀怨感人,更重要的是,诗人紧紧扣住了传说中湘灵与舜帝的凄婉爱情故事,通过夸张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描绘出一个奇异的世界,使作品具有瑰丽的神话色彩。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所奏乐曲在湘水之源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在广漠空间的表现中,使乐曲进入了最高潮。在此时,湘灵的哀怨之情通过诗人的想象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

全诗最后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整体。全诗以景结情,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被拉回到现实世界,全诗波澜起伏的情感在静穆的画面中得以凝固,在诗歌高潮的戛然而止中成为永恒,留给读者无限的回味与遐想空间。

湘灵鼓瑟的古诗故事,(唐)钱起《湘灵鼓瑟》赏析

作者介绍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唐玄宗天宝九年登进士第,曾任蓝田尉,官终尚书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写景,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有《钱考功集》。

湘灵鼓瑟的古诗故事,(唐)钱起《湘灵鼓瑟》赏析

“湘灵鼓瑟”的故事

天宝十年省试的诗题是“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摘自《楚辞·远游》中的“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这两句诗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尧帝有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都嫁给舜帝,成为舜帝的妃子。后来,舜帝南巡,不幸死于苍梧,二妃因悲伤过度,不久也死于湘江之滨。民间相传,娥皇、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这里的“灵”就是神灵的意思。在神话传说中,湘灵常常在月夜弹琴鼓瑟,声调悲凄,感动从此经过的旅客。屈原作《九歌》,其中的《湘君》《湘夫人》都是对湘灵故事的艺术再加工。

诗人钱起年轻时在家乡已有诗名。天宝九年,他住在京口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吟诗,走来走去只吟着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走到院子里,却没有寻到吟诗之人。他觉得很奇怪,但也暗中把这两句诗记住了。第二年,钱起到长安去参加礼部的考试,试题便是“湘灵鼓瑟”。于是,钱起就用这两句诗作了结尾。主考官看了试卷后,非常欣赏这个结尾,以为“必有神助”,于是录取了他。从此这首诗就成为试帖诗中的著名作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