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宴赐绯的古诗故事,(唐)沈佺期《回波乐》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18:54

关于御宴赐绯唐诗

回波乐

唐·沈佺期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御宴赐绯的古诗故事,(唐)沈佺期《回波乐》赏析

诗歌赏析

这首《回波乐》语言通俗。“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说的是曾经被流放岭外驩州的诗人,如今遇赦归来。“身名已蒙齿录”说自己回到朝廷后,身份的安排已经得到了皇帝口头上的应允,即所谓“齿录”。“袍笏未复牙绯”说的是自己的官秩虽然口头恢复了,但是包括绯服、袍带、鱼袋、笏囊等一系列与官位相符的行头还未发还给诗人。这实际上是以直白诙谐的语言向皇帝讨要自己的政治待遇。

《回波乐》是最早的民间俗词之一,据说是在唐中宗时期出现,因最初与“曲水引流汎觞”有关,故得名“回波”。“回波乐”可以边唱边舞。唐人刘肃《大唐新话》中记载:“景龙中,中宗尝游兴庆池。侍宴者递起鼓舞,并唱《回波词》,给事中李景伯亦起舞,歌词云云。”崔令钦的《教坊记》干脆“谓之软舞”。孟启《本事诗》也记载了御史中丞崔日用创作的《回波乐》:“台中鼠子直须谙,信足跳梁上壁龛。倚翻灯脂污张五,还来啮带报韩三。莫浪语,直王相,大家必若赐金龟,卖却猫儿相赏。”可见《回波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以通俗为主的。

沈佺期的这首《回波乐》从内容和风格来看,非常接近民间俗词。但是唐中宗不嫌其俗,照样“以绯鱼赐之”,这也是词从民间俗词转化为文人词的例证之一。其实,无论是沈佺期还是崔日用的《回波乐》,在主旨与功能上都是“娱宾遣兴”,这是当时这类作品在上层社会的最主要功能,这也是沈佺期这首《回波乐》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价值所在。只不过这两人皆在诗歌中附着了自己一定的政治诉求。

御宴赐绯的古诗故事,(唐)沈佺期《回波乐》赏析

作者介绍

沈佺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善于诗歌创作,尤其长于七言。上元三年擢进士第。长安中,历任协律郎、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因为与张易之交好而受到牵连,被流放至驩州(今越南荣市)。不久任台州录事参军。神龙年间被召见且被授予起居郎的职务,并为修文馆直学士,后历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年离世。沈佺期的诗作中有不少应制之作,格律严谨,对仗精工,对律诗定型影响巨大。

御宴赐绯的古诗故事,(唐)沈佺期《回波乐》赏析

“御宴赐绯”的故事

在唐景龙年间,因罪被贬为台州录事参军的沈佺期得以官复原职,回到京都担任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当时,唐中宗喜好在宫中举行歌舞、宴饮,席上群臣们都起舞、赋诗助兴。有一次,群臣们在宴会上歌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回波乐》并起舞,沈佺期也为此填上新词,曰:“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南生归,身名已被齿录,袍笏未复牙绯。”结果这首诗很得天子的欢心,“中宗即以绯鱼赐之”,接着沈佺期又被晋升为正五品的中书舍人,接着又提拔为正四品的太子少詹事。这些变化的起因,就来自于一首小小的《回波乐》,因此这段“御宴赐绯”的故事也成为文坛佳话。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