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深浅的古诗故事,(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18:52

关于画眉深浅唐诗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画眉深浅的古诗故事,(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赏析

诗歌赏析

张籍乐于推荐、提拔后辈,上面这首《近试上张水部》的作者朱庆馀就曾经得到张籍的赏识。当时,朱庆馀正要应考,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投送诗文以获得意见的风气。临近考试,朱庆馀担心自己的诗文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在这首诗中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借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是比较常见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屈原及其《离骚》,是一种具有古典意味的表现手法。

在古代,新娘在洞房花烛夜的第二天清晨才正式拜见公婆。朱庆馀在这首诗中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点明了时间已是即将拜见公婆的当天早晨,把即将应考的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娘,在表现低顺的姿态和不安的心理两方面都是非常恰当的。更应当关注的是,古代新妇在初次面见公婆时,如果获得了积极的评价,那么她之后在新的家族中的地位就获得了初步保障,这与诗人借由科举考试初涉宦海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是非常相似的。“妆罢低声问夫婿”中的“夫婿”指的是本诗的投送对象张籍。“新娘问夫婿”的构思,以及“低声”这一细致的描写,一方面符合人物之间的身份差异,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一举两得的。最后一句“画眉深浅入时无”中的“入时无”是全诗的关键,它点出了本诗的写作目的——就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近期主考的喜好,咨询前辈张籍的意见。因为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敏感的,因此不便公开明言,因此“低声”二字与这里的话语情境也是完美契合的。全诗构思独特,取譬巧妙,语言精妙,又显得合情合理。

而那首《酬朱庆馀》,就是张籍对朱庆馀的回答。

张籍顺水行舟,沿用了朱庆馀的譬喻。由于朱庆馀来自越州,因此张籍在诗中便将朱庆馀比喻成一位来自越地的采菱姑娘,以“自知明艳更沉吟”写出姑娘自知自己貌美仍然沉吟思忖,实际上是说朱庆馀确有才华,但对自己不够自信故而询问他人,在张籍看来这实际上并无必要。因为即使他人表面华贵花哨,但也不会引起人们的赞赏,因为犹如“一曲菱歌敌万金”的真正才华才是为人们所赏识的。张籍的回诗实际上肯定了朱庆馀的才华,暗示朱庆馀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这是对后辈学子的鼓舞和呵护。

画眉深浅的古诗故事,(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赏析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其诗多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词意清新,描写细致,有《朱庆馀诗集》。

张籍(766—830),字文昌,唐代中后期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十五年,张籍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张籍为太祝十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被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十五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张籍受韩愈举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迁国子司业。因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画眉深浅的古诗故事,(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赏析

“画眉深浅”的故事

画眉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化妆方法,大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就曾经写道:“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的石黛画眉。汉代时,画眉更为普遍。《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要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主要在宫廷中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对此描写道:“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则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因而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在盛唐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的审美趣味也有所变化。当时的女子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外形好像桂叶或蛾翅。元稹就在诗中写道:“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曾经提到:“新桂如蛾眉”。当时的女子为了使眉画得不显呆板,于是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时人称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的爱美之心。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