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花魁的古诗故事,(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18:39

关于一代花魁宋诗

汴京纪事

宋·刘子翚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一代花魁的古诗故事,(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赏析

诗歌赏析

汴京是北宋的都城,靖康二年,金兵攻占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这成为宋王朝的奇耻大辱,史称“靖康之变”。刘子翚所写的二十首《汴京纪事》,即是对汴京失守前后的这一段史事的记录,本篇所选诗歌是其中的最后一首。

第一句“辇毂繁华事可伤”中的“辇毂”指皇帝的车舆,在这里代指繁华的故都汴梁。诗人写这首诗时,汴梁故都已陷入敌手,此时重提汴京的繁华,更显得悲凉哀婉,故而说“事可伤”。

第二句写本诗的主人公,曾经名动一时、力压群芳的一代名妓李师师,经历战乱后流落湖湘,她曾经的美貌与歌喉也如同汴京的繁华一般一去不复返,只留下垂老漂泊的身影。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两句中,诗人由回忆往昔的繁华入手,与美人迟暮的落寞现实进行对比,有谁能够相信这样容颜不再的老妪竟是当年凭借动人歌喉使得君王为之仰慕的一代名妓?进而又将此与今夕国家的兴亡盛衰进行对比,使感染力增强。

一代花魁的古诗故事,(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赏析

作者介绍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后世学者称其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人。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著名大儒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评价朱熹为“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刘子翚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

刘子翚的父亲刘韐在靖康之变时奉命出使金营,面对金人的百般诱降不为所动,坚守节操,自缢而死。当时刘子翚三十岁,守孝三年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任兴化军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归,以讲学传道为业。四十七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共二十卷,朱熹为之作序。

当时很多兼习道学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喜欢阐述“理”,而在诗味方面则较为寡淡,被评为“讲义语录”“头巾气”,而刘子翚的诗则没有这一弊病,这得益于他曾经与大诗人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刘子翚的诗歌风格为“风格高秀,不袭陈因”,而朱熹在为《屏山集》所作的题跋中也评价到:“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强调了刘子翚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

由于诗人经历了国仇家恨,所以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历史,如《谕俗》十二首、《汴京纪事》二十首、《望京谣》等作品,都涉及对往日繁华的回忆和对国都沦陷的感愤,情感深沉真切,历来为人瞩目。

一代花魁的古诗故事,(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赏析

“一代花魁”的故事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著名的青楼女子,她的传奇故事在各种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多有流传。据说,李师师原是汴京城内染房老板的女儿,原本姓王。后来李师师的父亲因犯罪死在了牢狱之中,师师被妓院老板李蕴收养,改姓李。李蕴教李师师琴棋书画,歌舞进退。李师师天资聪慧,很快就能够应接自如,且天生美貌,故而不久就成为汴京名妓。当时京城的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拜访,甚至连宋徽宗也得闻其芳名而想一亲芳泽。

相传高俅、王黼怂恿宋徽宗微服前往,徽宗见到李师师后龙颜大悦。然而在众多访客之中,李师师最中意的却是大词人周邦彦。一次周邦彦拜访李师师,此时徽宗驾到,周邦彦躲避不及,藏于床下。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橙子,待到要回宫时,李师师假意挽留道:“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来周邦彦以此事填词一首,曰:“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谁知他日李师师一时兴起,当着徽宗的面将这首词唱了出来。宋徽宗感到奇怪,因为说“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些话时只有自己与李师师在场,于是问是谁做的,李师师答是周邦彦。宋徽宗听后回过味来,脸色骤变,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

后来李师师将周邦彦所写的《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其词曰:“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李师师唱这首歌,实则是为周邦彦求情,此时的宋徽宗醋意已消去大半,自己也觉得处罚得有些太过严厉,于是又将周邦彦召回。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然大为可疑,但并不妨碍其与李师师的其他众多传说一样在后世,尤其是在后世文人群体中广为流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