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粱一梦宋诗
怀钟山
宋·王安石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诗歌赏析
《怀钟山》一诗写于王安石因变法受到旧党反击被罢相之后。当时的王安石已步入晚年,归居于金陵(南京)半山,以参佛、修禅度日。本诗是王安石在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的晚年心境的体现。全诗篇幅不长,却充分表现出诗人对政治失意、功败垂成的无奈愤懑,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苍凉感慨。
第一二句“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首先用“投老归来”点出诗人此时的境遇——老迈归居,以“钟山”点出归居的地点——金陵。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记述,表现出诗人隐而不露的无限惆怅。毕竟诗人归居于金陵半山,并不仅仅是因为年老力衰,也不仅仅是出于诗人甘愿颐养天年,根本上是由于诗人一生为之奋斗的变法失败,毕生的努力灰飞烟灭后的迫不得已。“尘埃”实则意在说明多年官场的繁杂俗务使得自己的心性被蒙蔽。如今隐居金陵再次见到钟山,远离了官场的纷纷扰扰,诗人感受到了生活本来的清澈宁静,既有遗憾,又有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失意的淡淡感伤始终萦绕其间。
这种心境在第三四句“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诗人写道:何必等到黄粱饭烧熟,才感到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呢?其中的“始”字饱含了诗人颇多的人生感慨。在这里,诗人借用《枕中记》中卢生黄粱一梦的故事,以反问的语气表现出自己对现实如梦幻泡影一般虚幻无常的感受。这种心理一方面有人生失意后消极避世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放下对现实的执着而得以看淡挫折、失败,使诗人获得一丝心灵上的安慰。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出身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一个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王安石在青少年时代游历各地,对宋王朝“积弱”的局面有一定认识,《宋史·王安石传》记载他在青年时期便“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庆历二年三月,王安石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签书判官,之后调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知县。王安石在地方任职时公正严明,注重实效,大修水利工程,颇有政绩。嘉祐三年,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写了历史上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上书中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并完整地提出了他的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之风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王安石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科目,设明法科目,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考时务策。
王安石在神宗时先后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至宰相。但是,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用人不当、忽视百姓实际需求等问题,未能尽得民心,因而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反对。变法之事几经反复,最终以王安石被罢相退居金陵,新法尽废告终。
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他采取的措施甚至是失败本身,都对北宋后期乃至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生态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散文方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但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行世。
“黄粱一梦”的故事
“黄粱一梦”的故事出自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作者是沈既济。
传说唐开元七年,一个姓卢的青年穿着粗布短衣,骑着青色的小马驹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于是垂头丧气、郁郁不得志的卢生便准备打道回府,回乡种田。
一日,卢生途经邯郸,在旅店里遇见了道士吕翁,便和吕翁坐在同一张席子上交谈,非常投机。谈了好一会儿,卢生看着自己破烂肮脏的衣服,叹息道:“大丈夫在世上不得志,看看我,困窘成这样啊!”吕翁答说:“看你的身体无病无灾,我们谈得正高兴,怎么忽然感叹起贫困了呢?”卢生说:“我这不过是苟且偷生罢了。读书人活在这世上,是应当建功立业的,如果没有成为赫赫武功的大将,那就应该位居宰相。我努力学习多年,熟读各种典籍,如今已经是壮年了。然而,科举落榜,只能耕作务农,这难道不是非常困苦遗憾、令人叹息的事吗?”说完不久,卢生便发困欲睡。道士吕翁不知从何处取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着说:“你枕着我的枕头,它可以让你实现你的志向。”这时,旅店老板正在蒸黄粱米饭。
吕翁的枕头两端有孔,卢生倚枕而卧,恍惚看到两孔慢慢变大,卢生进入孔中,顷刻便回到了家。
几个月后,卢生娶了美丽的富家女子为妻,家财变得丰厚,衣服装束和出行车马也日渐豪华。第二年卢生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奉皇帝旨意到渭南当县尉,不久又升迁做监察御史,随后平步青云,先后作为节度使镇压叛乱、开疆扩土,又担任朝中高官,为人敬仰。
然而,同朝的官僚以勾结将领、图谋不轨的罪名诬告、陷害卢生,皇帝便因此下诏把他关进监狱。此时的卢生认为自己死期将近,惊惶地对妻儿说:“我老家在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防饥馑,何苦要求官受禄呢?如今落得如此地步,向往当初穿短的粗布衣服,骑青色小马,行走在邯郸路上的好日子,却得不到了啊!”
后来卢生历经流放,皇帝终于解除了对他的怀疑,封他为燕国公。他的孩子也得享高官厚禄,后代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卢生八十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离开人世。
正在断气之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自己仍置身于旅店之中,道人吕翁正坐在自己身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在锅里!原来刚才经历的文治武功,跌宕起伏,无非是片刻的梦幻,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空。此时的卢生急切地问道人吕翁:“刚才这一切难道只是一场梦吗?”吕翁缓缓地说道:“其实,世人所经历的辉煌,也不过如此啊。”卢生惆怅良久,对人生有所领悟,稽首拜谢后便离去了。原来,那个道人吕翁就是仙人吕洞宾。
后人用“黄粱一梦”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转眼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