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周梦蝶宋诗
夜宿田家
宋·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诗歌赏析
这首诗首联“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中的“簦笠”为出行所用雨具,“征衣”指远行之衣。诗人在全诗开篇通过两个与羁旅生活紧密相关的用品,给予读者离情羁思的暗示,既明确了这首诗的主题,也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句中的“簦笠”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相随”的伴侣,由此体现出诗人孑然一身的孤独落寞。“走路歧”写出诗人漂泊的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的境遇。下句中诗人用“一春不换”与“旧”形容所着的征衣。衣着为何“旧”?又为何整个春天都没有换?其中表现出的既有诗人境况的贫寒,也有在外奔忙的劳苦,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羁旅在外的孤独落寞、百无聊赖、颓唐苦闷。
如果说首联是对这一段生活境遇的总写,那么颔联“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则是对其羁旅生活情况的具体描绘。此联上句承接首联中的“簦笠”,描写雨中行于山路的艰险,在滂沱之雨中攀登“山崦”已苦不堪言,而又偏偏行在“黄泥坂”上,其艰辛更是可想而知。颔联上句写行路之苦,那么夜晚的住宿条件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但“夜扣田家白板扉”中的“白板扉”三字已将投宿的农人家的条件透露了一二。
颈联“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写诗人投宿于农家,夜半“听取蛙声一片”,既符合在田家夜宿的生活实际,又颇得农家生活的真趣。在白日奔波之后,得意、坦然地在青蛙的合唱声中,于清贫而友善的农家借宿安睡,不妨说也是一种享受。此联紧承上联的“夜扣”,过渡自然。上句实写“田家”周围的环境,下句虚写梦中化蝶归乡,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上下句衔接巧妙,恰当地表现出旅人在外对家乡的思念。诗人为何如此思念家乡却又漂泊在外?他并没有将自己的隐衷明写出来,其中况味留待读者细品。
尾联“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写出诗人由于漂泊在外,行踪不定,故而无法收到家书。“乡书十寄九不达”,连一点点文字的安慰都不可得,更显漂泊之苦;“天北天南雁自飞”,以写景收尾,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大雁是古代书信的象征,是传达怀乡之情的意象,诗人在羁旅之中凝望空中的飞雁,思乡之情自然更为真切。“雁自飞”中的“自”字再次点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无助迷茫。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表现手法上纯用白描,全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清淡的语言下是深挚的情感,故而更显意韵悠长,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字式之,因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戴复古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生家庭,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戴复古的好友楼钥在《戴式之诗集序》中评价戴敏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
戴复古不仅继承了父亲对诗歌的喜爱与痴迷,更继承了父亲的人生态度。他不肯作举子业,宁愿终身布衣,直至八十余岁辞世,一生浪迹江湖,从未踏足官场。元人贡师泰追寻他的行踪,概括为:“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黄岩羽山)之下。”(《重刊石屏先生诗序》)楼钥回忆道:“一日携一大编(诗稿)访余,且言:‘吾以此传父业,然亦以此愈穷。’……余答之曰:‘夫诗能穷人,或谓惟穷然后工,……子惟能固穷,则诗昌矣!’”在当时热衷于科举以求功名进身的知识分子中,戴复古的这种人生态度可谓是独树一帜。元人贡师泰在《重刊石屏先生诗序》中以“负奇尚气,慷慨不羁”评价戴复古,是比较贴切的。
戴复古的诗歌创作精力主要放在五言律诗方面,五言律诗作品占其诗集作品的一半。其诗多用白描手法,清新明快,自然天成。内容上多写人情世事,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
“庄周梦蝶”的故事
这首诗中所提到的“化蝶”来源于《庄子》中所记载的庄周梦蝶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梦境之中的一切仿佛都是真真切切的,以至于在梦中的庄子竟全然认为自己确实就是一只蝴蝶。突然醒来之后,庄子在惊惶不定之间发觉原来刚才那蝴蝶只是一场梦幻,并不是真的自我。庄子转而又想,究竟是我刚才做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我是实,蝴蝶是虚呢?还是刚才蝴蝶是实,此刻的我是虚呢?
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哲学家的庄子,借一个浪漫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提出了人不能真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进而不能区分生死、大小、利害等等的看法。如果站在宇宙“道”的高度去看,则天下万物的差异都是相对的,这就是庄子相对主义思想、齐物思想的生动体现。
庄子这段文字本是就哲学思想而言的,然而其浪漫的情怀,深刻的寓意,哲理上无限的启发性以及广阔的审美可能性使得这个故事引发后世众多文人的共鸣。后世诗人常常在诗歌之中借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并借这个典故将个人情感上升到亦真亦幻、不可捉摸的哲理高度,从而在隐隐之中实现对生命本质的触摸、怀疑与体认。“庄周梦蝶”由此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玩味的文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