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由来的古诗故事,(宋)王禹偁《寒食》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18:22

关于寒食由来宋诗

寒食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寒食由来的古诗故事,(宋)王禹偁《寒食》赏析

诗歌赏析

这首《寒食》写于北宋淳化三年春,当时,王禹偁因论说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之事而获罪,被贬至商州担任团练副使一职。虽然身在贬谪之中,诗人依然兴致勃勃地描写了商州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表现了诗人对商山风光人情的喜爱,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联“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即写今年的寒食节在商山度过,点明地点与时节,也点明诗人被贬谪在外的现实处境,点明题旨。其中“可怜”二字是“可爱”的意思,诗人虽然在贬谪之中,却依旧以一种诗意的、审美的眼光和心怀面对生活。“亦”字即是“也”的含义,承认山里风光美好可爱,但其中又暗含着比较的关系。与什么相比?自然是以前的生活环境。实则依然流露出诗人心中些许的失落和淡淡的无奈。这个“亦”字用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首联是静态全景式的展现,颔联是动态的细节描写。颔联描写了孩童在花丛中捕蝴蝶和百姓在树上系秋千的场景。两幅画面都是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平凡人家的寻常游乐。诗人在不经意间触摸到了日常生活的平静、安乐,以及百姓在春日中表现出的喜悦、怡然,而这种情味,是身处庙堂之中为案牍所劳的官员心向往之却不可得的。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加以描写,但构思却十分巧妙。前一句写孩童捕蝴蝶的场面,第二句并未依前句的形式描写荡秋千的场景,而是写系秋千绳的准备,使得整个画面处在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之中,秋千欲荡而未荡,更引人遐想,惹人喜爱。

颔联写人,颈联写景,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动静结合,远近相适,色彩明丽,格调清新,既饱含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尾联中,“副使”指诗人自己,说“官闲莫惆怅”实际上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从反面透露了贬谪之后诗人惆怅无奈的心情,一种微怨之情在不经意间流露于笔端。“酒钱犹有撰碑钱”说的是诗人用替人家写碑记、墓志铭得到的“润笔费”来买酒,可见其生活虽然艰辛清贫,但心境却终究是豁达超然的。

这首诗主要体现了诗人贬谪之后略有惆怅、失落的心理状态,又真实表现了诗人在春光之中走入平民生活,在闲散诗意之中获得自适、自得的心境。两者的结合是自然融洽的。

寒食由来的古诗故事,(宋)王禹偁《寒食》赏析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诗人、散文家、史学家,济州钜野人(今属山东)。

王禹偁于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成武县主簿、大理评事、长洲知县、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王禹偁素有雄心大志,他在《吾志》一诗中写道:“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他为人正直,为官刚正,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谪居感事一百六十韵》),故而敢于直言讽谏,屡屡在朝廷上激浊扬清,也因此屡受贬谪。

宋真宗时,王禹偁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的建议,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他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再次被贬出京城,因贬所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湖北蕲春),病死任所。

欧阳修对王禹偁赞赏有加,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并作《书王元之画像侧》。苏轼对王禹偁的人格也予以高度评价,并在《王元之画像赞并序》中赞美王禹偁“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在诗歌方面推崇杜甫、白居易。诗歌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风格清新平易,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小畜外集》等。

寒食由来的古诗故事,(宋)王禹偁《寒食》赏析

“寒食由来”的故事

寒食节是诗人创作中常见的题材。除了王禹偁的这首《寒食》之外,涉及寒食节的诗歌还有很多,如苏轼的《和子由寒食》:“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宋之问的《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杨万里的《寒食上冢》:“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等等。

寒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使得历代诗人的情丝牵系于斯呢?关于寒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人们只吃冷食,“寒食节”之名由此而来。沈佺期有《寒食》诗,其中写道:“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就写明了这种风俗。相传青团也是由寒食节而来的。

那么寒食节是缘何而起的呢?

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宫廷斗争,被迫流亡国外。期间,重耳历经艰难与屈辱,许多原来追随重耳流亡的人纷纷离他而去,只有介子推等少数几个随从依然忠心耿耿、一路随行。有一天,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救了重耳的命。

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成为后来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封赏有功之臣时唯独忘记了此时已经归隐的介子推。经人提醒后,晋文公才想起了介子推,后悔不已,于是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然而,为人清高的介子推面对一再登门的使者总是辞谢不就,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介子推不愿见晋文公,竟然背起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搜山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于是听信了旁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的办法。不料,火烧三日,介子推始终没有出现。晋文公上山查看,发现介子推母子两人抱着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了。晋文公悲伤至极,将介子推母子二人安葬在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从此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临近,后来逐渐合二为一,发展为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风俗活动为一体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既慎终追远又踏青游春,赋予生命厚重而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