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梅妻鹤子世外闲人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17:21

林逋,称得上是古代一大“闲人”。他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浪迹江淮之间,后来隐居杭州,在西湖孤山筑室而居。为了不愿做官,杭州近在咫尺,他居然10年不进城;为了不受世俗拖累,他守身如玉,竟然终身不结婚。就这样不羁俗虑,不染尘嚣,寄迹烟云泉石间,过着自得其乐的渔樵生活。他这么津津乐道地描述他的隐居生活: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防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小隐自题》)

房舍周围,古树葳蕤,翠竹环绕。每当丽日临空,绿荫似盖;清风掠过,竹韵如歌。这么清幽深秀的环境,俨如世外桃源,怎能不使人感到趣味无穷呢?

也许是受到我这么闲适情趣的感染吧,连禽鸟昆虫也是一反常态:你看,那白鹤面对汪汪一碧的清流却久久站立,是那么悠闲而自在;蜜蜂只是在花丛间款款飞翔,也懒得采集花粉,显得散淡与逍遥。我自己呢,酒醉之后也不愿打开书卷;扛着锄头到田园劳作也要趁春日阴凉。我平日之所以喜爱古代图画,不正是因为它画出渔樵生活的乐趣吗?

这支小唱笔姿活泼,活画出诗人恬然自适的生活,传达出诗人高蹈出世的情怀。

林逋-梅妻鹤子世外闲人

林逋不但诗写得好,也会写词,还工于书法,特别是行书,潇洒飘逸,犹如行云流水。据宋人沈括说,他高逸倨傲,博学多识,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曾经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梦溪笔谈》)这并不是他的自诩。他虽然隐居深山,在北宋文坛却遐迩知名,惹得许多文坛巨子倾心向往。当时名士梅尧臣就踏雪山去拜访过他,朝廷政要兼文坛巨擘范仲淹也去看望过他,还送给他一首诗,说:“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意思是说,不是朝廷遗贤,不任用他,而是因为他像巢父、许由那样的大隐士、大贤者,不愿意做官罢了。还这么评价他的诗文:“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对他的道德文章推崇备至。大文豪苏轼是在林逋死去10年后才出生的,两个人可谓“萧条异代不同时”,可是对林逋还是心仪不已。他在林逋的诗后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这么四句: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书林逋诗后》)

说林逋高风亮节,气质不凡,相貌淑清,铮铮铁骨。一副不染尘嚣,超尘脱俗的模样。还说,我虽然与你生不同时,无缘结识,可是在梦境中常常见到你。你眼光明亮,洞烛幽微;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苏轼对林逋仰慕之情形之于梦寐!也许是因为林逋的名声太响吧,宋真宗赵恒多次想召见他,都被他拒绝了。皇帝只好诏令地方长官常常去慰劳他,在他死后,并谥为“和靖先生”。

当然,林逋高洁闲逸,并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20年不进城,也并不意味着断绝人际交往。只是缘于热爱自然山水的情趣,养成闲云野鹤般性格,使他常常徜徉于山山水水之间。

外出了,如何不让诗朋酒侣不吃闭门羹?北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在家里蓄养两只白鹤,当他泛舟游览西湖周边寺庙的时候,如果有来客造访,一个童子就出来应门,招呼客人入座,并打开笼子放出白鹤,白鹤在西湖上空盘旋一圈之后,又飞入笼中。这样,白鹤成了有客来访的信号,林逋就会划着小船回到家中。

林逋除了喜欢养鹤,还喜欢种梅。如果说飞翔的白鹤会给他送去友人来访的信息,那么,梅花女神更会给他送来诗歌创作的灵感。

在咏梅的艺苑里,本来就是名章荟萃、佳句如林,而林逋的《山园小梅》却被诗坛推为其中翘楚: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枝头百花早经凋落,梅花却迎着凛冽的寒风绽放出令人瞩目的艳丽。在这小园独具风情,风光占尽!

昏黄的月光照耀着清澈的池塘。池畔,枝条横逸斜出的一树寒梅筛下稀疏的倩影,空气中浮动着脉脉幽香,逗得低翔的白鸟也忍不住要俯冲下来偷偷看它几眼。幸亏那惯会拈花惹草的粉蝶儿耐不住冬日严寒,如果让它们也知道了,还不知该怎样神魂颠倒哩!

值得庆幸的是,有这支咏梅小唱可以和梅花相亲相近,又何必要弦歌美酒的喧嚣来打扰梅花的宁静呢?

林逋-梅妻鹤子世外闲人

这首小诗一经问世,赢得诗坛好评如潮。辛弃疾就说绝了:

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念奴娇》)

是啊,林处士已经把梅花的精神风韵描写到极致,诗人词客们可以搁笔了。

据宋代学者阮阅编辑的《诗话总龟》载:黄庭坚说,欧阳修最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其实,和靖先生另一首《咏梅》诗中还有两句“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写得更好。他由此还大发感慨:诗歌就像美色那样,真的是各人喜爱不同。

有了沈括的故事和林逋的“梅花”诗,于是白鹤红梅也就从林林总总的生物中脱颖而出,荣幸地成为林逋的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为“梅妻鹤子”。

由此看来,和靖在澄澹高逸的精神品性中更别具一种闲情雅致,“闲人”的徽号,非他莫属!

说是“闲人”,无疑,是一种从俯察花开花谢、仰观云卷云舒中的灵思妙悟,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气定神闲;决不是精神空虚与百无聊赖!我们知道,大千世界的山山水水中蕴涵着许多美好的东西,正等待着你去发现,去开掘,去涵咏,去吟味。正如有位美学家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慧眼。观察客观事物既要有敏锐的慧眼,感知客观对象更要有细腻的诗心,那么,不可或缺的当然是闲适宁静的心境!如果是一个心浮气躁的人。看事物只是浮光掠影,跑马观花,很难想象,他会发现客观世界的美!

一个秋日的傍晚时分,林逋在西湖孤山寺端上人(“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禅房凭栏远眺,他发现秋日黄昏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歌唱美、表现美的强烈欲望驱使他写了首小诗: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一开章就交代诗人审美观照的立足点——

孤山寺塔后西边的小阁上。接着就视野所及,依次推出四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孤山古刹图。在葱茏古树间,依稀露出几所红墙黄瓦、飞阁流丹的寺院。暮色苍茫,绿荫掩映,在残阳夕照中显出几分阴沉与暗淡,犹如一帧年代久远略嫌褪了颜色的古画。

第二幅画面:西湖葑田画。“葑”(菰根,即茭白)“葑田”,就是在木框子上覆上葑泥,栽上秧苗,又称架田。几块葑田零零落落地漂浮在水面上。远远望去,不正像棋枰上一个个方格子吗?

第三幅画面:落霞飞鸟图。秋空上飘荡着几缕晚霞,一只小鸟款款飞翔。鸟啊,你如此无拘无束、不紧不慢地徜徉于澄澹的秋空,是沉醉于晚霞的绚丽,还是留恋秋云的变幻呢?孤鸟飞翔、秋云变幻、落霞飘动,不正成就一幅秋日黄昏的好景?

第四幅画面:寒烟夕照图。夕阳斜照,秋空寥廓,一缕袅袅炊烟半空缭绕,该是附近墟落里做晚饭的时候了。一个“寒”字,昭示岁序已进入深秋。“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四周透出一派安恬与宁静。

面对如此美好的秋景,诗人简直流连忘返。他想,等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我还要来欣赏那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观哩!

《后村诗话》说,林逋一生苦吟,写了很多诗。后来梅尧臣给他的诗集作序,发现存诗还不到百分之一、二,很多诗都散失了。现在他的存诗还有几百首。他曾自豪地说:“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书寿堂壁》)“茂陵”是汉武帝陵墓,这里借代汉武帝。《汉书·司马相如传》说,司马相如死后,汉武帝检点他的遗稿,发现有一卷谈到“封禅泰山”的事,所说的不过是歌功颂德。林逋的意思显然是说,尽管他写了那么多诗,可是没有一首是向统治者邀宠献媚,这是足以自慰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像林逋这样傲岸耿介、清心寡欲的大隐者,纵然不能“挟飞仙以遨游”,起码也该有几分仙风道骨,一定是爱情的绝缘体吧!其实,他也是一个情感十分细腻,内心世界极丰富的人。有别情词为证: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长相思》)

别情,本来就是人生最伤怀的事,更何况是一对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恋人?却因为某种原因,“罗带同心结未成”,有情人未成眷属。这样的离别,更何以为情?眼看“江头潮已平,”小船将要载着离恨启碇远航了。一经分袂,各自天涯,教人怎能不伤心肠断呢?“君泪盈,妾泪盈”,一对有情人只能饱蘸着满眶眼泪,执手相看,哽咽无语。

这样的人生悲剧就发生在吴头楚尾之间(今江浙一带),两岸青山就是最好的见证。

林逋-梅妻鹤子世外闲人

这首小词的写作背景诗人没有说,当然也就不得而知。林逋是本着悲悯情怀,为自古红颜薄命鸣不平呢;还是为了宣泄自个儿曾经爱情受阻的哀怨?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如果不是感同身受,哪能表现得如此柔情似水、一往情深?

反复咏叹,情深韵美。这支小唱也要算别离词艺苑一株流光溢彩的情花。

林逋还写了一首《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以萋萋芳草为喻,唱响又一曲离歌。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时人誉为“咏草之美者”。这逗引起梅尧臣、欧阳修的诗兴,他们各写了一首同样题材的小词。这3首词被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称为“咏春草绝调”(《人间词话》)。

林逋的存词不多(有人说是3首,也有人说是4首)作者能获得这样的评价,林逋的名字也足以享誉词坛。林逋这位隐逸于山林的“闲人”,从不猎名逐利于凡俗,尽管他超脱尘嚣,他的精神生活却是十分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