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字庭之,汝州(今河南临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琵琶,诗也写得好。可是由于绝大多数是闺情题材,在诗坛也不很知名。就是这么一个灰不溜秋的诗坛角色,那并不被有识之士看好的“诗谶”,怎么会帮了他的大忙呢?
这得从刘希夷写的《代悲白头翁》说起——
且读这首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也题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中楚调曲旧题。
无疑,这首诗抒发了青春易逝、富贵无常的感慨。这样的诗歌立意虽算不上什么独创,不也有一定的警世作用?
有意思的是,当刘希夷正在构思前半部分的时候,他脑海里突然迸出这么两句: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试想,宇宙人生本来就处在发展变化的动态中,“江山代有才人出”,早就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用鲜活的落花形象演绎出抽象的人生真谛,既匪夷所思,又妙不可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好句!
也不知是掌管落花的女神在成全他还是在捉弄他,他脑子一激灵,又蹦出这么两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复沓回环,音韵铿锵,既洋溢着浓郁的诗情,又饱蕴着深邃的哲理。“花相似”,“人不同”,在对比中寓形象,在描画中见分析,又是一联好句。可是当他再细细一品味:是啊,不管怎样年复一年,年年都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景物不殊,哪一年不是给人带来新春的温暖与欢乐?怎么人不同呢?难道……还是不吉利,这不又是一个“诗谶”吗?
也许有人会说,成就刘希夷诗名的是因为有了这首《代悲白头翁》。其实呢,《代悲白头翁》并不是孤篇横绝。据说,刘希夷有一个诗集,只可惜后来散失了,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里还保留了他好多诗,其中就有一首《巫山怀古》: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
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
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
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
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这是一首五言歌行。诗中写的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源自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楚怀王游于高唐观,梦见一位绝色美丽的仙姝,她自称是天帝的小女儿,名叫瑶姬,死后葬于巫山之下,成为巫山神女。临走的时候,还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与宋玉一道也去游高唐观,果然梦见了这位巫山神女。从此,“巫山云雨”,成了男女欢会的代名词。楚王与神女巫山欢会也成了中国古代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后来也就成了诗人们咏唱不衰的爱情题材。
诗人同样是置身于巫山,同样是月明之夜,可是再也见不到襄王的风姿与神女的倩影!帝王的荣华与风流韵事,早就随着历史烟云逝去!如今呢,只有“潇湘浦”上的满眼愁思,“云梦田”头的悲凉烟雾;萧飒的秋风送来如哭的猿啼,明亮的月光照亮孤恓的雁翼!诗人也只能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巴蜀哀歌中谱出这带泪的歌唱!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烜赫一时的帝王勋业,什么神仙美眷的情爱风流,统统如过眼烟云,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无休的沧桑感慨!
如果拿《代悲白头翁》和这首《巫山怀古》两首诗来比较一下:无论是构思立意,还是诗语修辞,应该说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为什么《巫山怀古》并没有被人们提及,唯独钟情于《代悲白头翁》呢?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有了这“诗谶”!
是诗歌不幸而成“谶”,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据说,《代悲白头翁》问世之后,还不到一年时间,刘希夷真的被人杀害了。据《唐诗纪事》引《大唐新语》说,是宋之问干的。还有人说得神乎其神:这几句被刘希夷视为诗谶的好句,被宋之问看中了,要刘希夷让给他,刘希夷不肯,宋之问就用布袋装上土把他活活地压死,然后把这首诗据为己有。有人还说,这首诗至今还收在宋之问诗集中。尽管《唐诗纪事》言之凿凿,毕竟史籍无征,古时候法制不健全,也没有档案可供查考。是真有其事,还是《聊斋志异》的另一种版本,谁能说得清呢?还是蒲松龄说得好:“姑妄言之姑听之。”
就像一件宝物,一经被别人看中常常会不翼而飞一样,这首诗既然被宋之问认为是好诗,它当然会不胫而走。很快,刘希夷这首《代悲白头翁》蜚声朝野,传遍诗坛。后来孙翌(季良)编选《正声集》,就是把它放在头版头条最醒目的位置上,并称为“集中之最”(《大唐新语》)。之后,更是受到诸多选家的青睐。于是,刘希夷这个名字顿添身价,很快成为诗坛令人瞩目的人物。尽管历史推移,刘希夷早已作古,可是从来没有人动摇过他在诗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