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何人知将相,刘禹锡史诗记录官军突袭蔡州城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1 15:54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蕴涵实在极为奥妙。就说原本是一个用来表明褒义的词汇,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它的意义往往变得跟原来的含意相差悬殊,如常用成语“感激涕零”就是如此。其原意是指十分感激,极为感动,但现在,人们却把它大多用于具有讽刺意义的地方了。

感激何人知将相,刘禹锡史诗记录官军突袭蔡州城

这个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古诗《平蔡行》里的成语,叙述了唐代一件极为有名的历史事件。

在经历了被史学家称为“开元盛世”时期的玄宗李隆基,在他执政后期却先后任用了奸诈害物的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政事一任他们处理;自己则一心纵欲享乐,不再有当政初始励精图治时的干劲。这样,国势便迅速衰弱下去了。

奸相李林甫使用两面派手段,对大臣们进谏的忠言一再瞒压不报,并大肆打击和屠杀正直人士;同时他又善于察言观色,顺从皇帝的旨意,专拣那些好听的话汇报,以便讨得玄宗的欢心。正当专权了17年之久的奸相李林甫终于呜呼哀哉之后,玄宗竟又任用了贵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为相。这杨某也只知搜括民财,大肆收受贿赂以供自己挥霍。这样,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杨玉环的所谓宠儿、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谁知原本号称善战的唐朝军队,居然不堪乱军一击,迅速被攻下了东都洛阳。虽然后来安禄山这乱军终于被官军镇压,但安的部将史思明仍然起兵叛乱,再度攻下洛阳,并入侵长安。玄宗只得携带着杨玉环等人出逃到四川。史后来虽然也被官军平定,但前后历时七年多,国家元气大受损伤。随着国家政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现象的加剧,在关系唐王朝生死存续转折点的“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就此更为坐大了。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割据一方的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未能如愿接替他老父的位置,那当然就无法总揽他日思夜想的军政大权了。于是他竟然自领军务,纵兵焚烧掳掠附近各县。为了解除吴元济叛军的威胁,唐王朝多次派兵进击吴元济的叛军,但都未能取胜,这就使得吴元济反叛的气焰更为嚣张。

元和十二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裴度亲自督师讨伐吴元济。作为部将的驸马李愬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任平定叛将吴元济的前锋。李愬是位颇有谋略的将官,他在接受任命后,没有立即出兵攻击,而是先行花大力气整顿军队秩序,同时努力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他又像当年被称之为飞将军的李广一样,亲自到士兵们中间去慰问他们的疾苦;而对于那些一时误入敌营的将士,他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便使他们再为国家效力。因此,那些被俘获的将士就把敌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愬。

感激何人知将相,刘禹锡史诗记录官军突袭蔡州城

就这样过了半年时间,见时机已然成熟的李愬便率军出发。因为善于观察形势,所以他瞅准战机后遂猛烈发动进攻,并连连取胜。等到第二年冬天,天空正下着鹅毛大雪,在这天寒地冻时刻,许多人就是做梦也想不到,将军李愬居然会亲自带领着他的骑兵敢死队,冒着凛冽寒风和混茫大雪,夜行100余里后直袭吴元济所盘踞着的巢穴蔡州。

到达蔡州城下时,守门敌军还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而李愬却已率军翻越城墙,突进里面去了。正在睡梦中的吴元济绝对想不到官军竟会冒着大风雪迅速来袭;即便接到亲兵报告,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并未作出明确要抵抗的指示,只是翻了个身后便又熟睡去了。

不到黎明时分,大雪终于停止。此时的官军也已陆续到达城下;而城里的官军与之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蔡州全座城池。同时,入城的官军迅速俘获了正在做着好梦的吴元济。

此时此刻,老百姓听说官军居然在雪夜攻入蔡州城,主帅吴元济也已束手就擒,便都纷纷走上街头相互庆祝。老人们一边回忆着多年来因藩镇割据所带来的深切痛苦,一边享受因官军收复蔡州所带来的兴奋,一时间竟高兴得老泪横流。

所以,诗人刘禹锡有感于这不负众望的李愬的机智进攻,以及宰相裴度的有效调度,挥笔写下这具有史诗性质的七言古诗《平蔡行》:

<诗>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诗>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诗>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诗>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感激何人知将相,刘禹锡史诗记录官军突袭蔡州城

按:① 《平蔡行》,一作《平蔡州》,共有古风诗三首,此为第二首。诗中“十二”,或作“三十”,非。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