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生活终究没有现代便捷,既不能打电话,也无法上网视频。迢迢千里,即便有相聚的意愿,翻山越岭,没有三五个月恐怕也很难相见。所以,每一次的相聚和分离,大家都非常珍惜。此地一别,真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按理说,这样伤感的事情,放在现在,肯定会感动得人们“涕泣零如雨”,执手相看,泪眼婆娑,更无语凝噎。但放在唐代,虽然伤感,大家仍然谈笑风生,而且还互相鼓励:山高路远,却也来日方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很多人并不知道董大是谁,以为他不过是高适一个姓董的朋友,其实不然。这个董大在盛唐时期,是一个著名的琴师,声誉很高。也有传闻说他是著名的隐士,居住在山野林间,清心寡欲、如道如仙。不管哪种说法,都可以证实一点:董大的确是唐代的名人。所以,高适对他的鼓励其实并不过分。
黄沙漫天,把白云也几乎染成了黄色。北风呼啸,群雁在大雪纷纷中向南而飞。如此忧郁的天气里,高适即将告别这位著名的琴师。他鼓励董大说,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以你的才华和名气,天下哪有不认识你的人呢!言外之意,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如此宽慰朋友,对方也满载着祝福上路,这样的离别便冲淡了愁绪。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洒脱似乎只有唐代才有。到了宋代,柳永和青楼女子作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拉着她们的手,竟然哽咽无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其实,唐代人并不是不懂离别的含义,“后会有期”不过是互相宽慰的话。从此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何年何月才能重逢,只能是彼此心中的一个“问号”。但他们似乎不愿意将这样的惆怅带给朋友,所以,每一次送别除了互道“珍重”,还要喝酒、赋诗,将这曲离歌唱得更有情调。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着柳花,酒店里飘着清香。酒店中的侍女取了美酒,请各位品尝。金陵很多朋友都来为“我”送行,我们频频举杯喝尽美酒。请你们问问这东流之水,和我们绵绵的别情相比,哪一个更长?人们都知道李白是酒神,不管是愁是喜,都用喝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清酒、烈酒、浊酒、得意或失意的酒,在李白的手里都能喝出一番况味。离别本来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但酒入愁肠,也便化成了绵绵的情意,忧而不痛,哀而不伤。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也是这类的典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轻轻的雨丝,青青的柳条,在这样的美景下,“请你再饮一杯酒吧,恐怕从今一别,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如此的深情,配上细雨后清新的空气,伤感中带着些温暖的震荡,从容而悠扬地流淌在彼此的心中。长亭、古道,酒楼、江畔,他们用诗和酒装点了一次送别的盛宴。最有意思的是,有的诗人,酒喝得太多,结果喝醉了后酣然入睡,等到醒来,才发现朋友已经走远,满目山河,尽是惆怅之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许浑说:唱罢送别的歌曲后,你也要解舟远行了,青山、红叶,还有湍急的流水,一波波,激荡起蓬勃的深情。等到酒醒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人也已经远去。满天风雨中,只有我独自一人走下西楼!这天光云影,徘徊出一段孤寂与忧伤。所以,其实唐代诗人的送别有时候也充满了惆怅:“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卢纶《送李端》)但这份忧伤并不能抵挡唐人送别时的浪漫,比如除了喝酒,他们还唱歌。许浑说“劳歌一曲解行舟”也是这种习俗的体现。
李白曾写过一首名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说:我踏上小船,刚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歌声。桃花潭的水有千尺之深,但终究及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踏歌,其实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的方法,就是边唱歌边用脚踏地,踩出相应的拍子。
李白在游览桃花潭的时候,经常在汪伦家做客,等到他临走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给他踏歌送行。李白非常感动,所以写此诗赠给汪伦。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李白,在桃花潭的岸边修建了著名的“踏歌岸阁”,至今,这里仍是旅游胜地,游人如梭。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古今中外,所有的离别都逃不过“愁绪”二字,这也是李叔同这首《离别歌》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然而,斜阳、芳草,一壶浊酒、一曲离歌,唐代人以自己的情致、风俗,将本应难舍难分、肝肠寸断的场面,演绎得真实而又动人。在分别的刹那,伤感固然是人之常情,但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隐而不发,反以笑脸相送,这哀愁才算真的深婉到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