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原文赏析-清代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7:36

【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作品原文

【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

无名氏

不认的粮船呵呵笑,谁家的棺材,在水面上飘,引魂旛,飘飘摇摇在空中吊,上写着,钦命江西督粮道。

孝子贤孙,手打着哀篙,送殡的人,个个都是麻绳套,齐举哀,不见那个把泪掉。

《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原文赏析-清代散曲

【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作品赏析

此曲选自《白雪遗音》。这首曲子表现了人民对“钦命江西督粮道”刻骨的仇恨和诅咒,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恨。

“不认的粮船呵呵笑”,看着江面上的粮船,老百姓因为“不认的”,误以为是飘在水面的“棺材”,所以像看热闹一样“呵呵笑”了。在这粮船的上面自然还有旗幡之类的标志,“飘飘摇摇在空中吊”,但因为老百姓“不认的”,所以把它当做“引魂旛”了,只见这些旗旛上还写着“钦命江西督粮道”的字样。在这里,一个“飘”字、一个“吊”字,流露出鬼魅般的气息,仿佛无处可依的野鬼孤魂。

承上“棺材”的误认而来,那些“不认的粮船”的人把船上“刺篙”的水手和岸上套着“麻绳”挽船的纤夫们都误认做“送殡”的“孝子贤孙”了,而把他们齐喊号子共挽船的劳作,也认做了“齐举哀”,但令他们奇怪的是“不见那个把泪掉”!

结尾一句,是非常出彩的。一则,承前“棺材”“送殡”的比喻和描写而来,把因为“不认的”而产生的狐疑、惊奇神情描写出来,这就显得极细腻生动,而且妙趣横生。二则,末句也仿佛戏曲表演中巧妙的“说破”,因为他们不是真正“送殡”的“孝子贤孙”,是挽船拉纤的人,所以才没有人下泪。一经末句的说破,这才让读者恍然大悟,前面所描写的“棺材”,其实就是江西粮道押送粮食的官船啊!因为这一“说破”,把粮船误认作“棺材”的谐趣油然而生,辛辣的讽刺效果也陡然涌现。由这种讽刺和谐趣效果带给了读者极大的审美快感,你或许也将情不自禁地与曲中人一道“呵呵笑”了。

此曲构思非常巧妙,作者选择了乡民“不认的粮船”这样一个特殊的描写角度,因为“不认的”,所以出现在乡民眼中的粮船被误认做“棺材”。全曲紧扣着“不认的”这一玄关,并紧紧围绕“棺材”的比喻,通过“引魂”“送殡”等形象描写而寄寓辛辣嘲讽。其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与元代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套数可谓同一机杼。

(赵义山王燕)

《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原文赏析-清代散曲

【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作者简介

吴梅(1884—1939),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字瞿安,号霜臣,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既长于戏曲创作,又精于曲学研究。戏曲作品有《暖香楼》《湘真阁》《苌虹血》等十余种,其曲学研究在声韵格律方面用力颇深,影响也最大,著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同时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如梅兰芳、俞振声、郑振铎。《全清散曲》收小令62首,套数21套。

《马头调》(不认的粮船呵呵笑)原文赏析-清代散曲

更多佚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