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青山在,绿水在)作品原文
【满江红】(青山在,绿水在)
无名氏
青山在,绿水在,情人儿常不在。
风常来,雨常来,书信儿不见来。
灾不害,病不害,相思儿常常害。
春去秋又来,花开闷不开。
泪珠儿点点湿透凤头绣花鞋,湿透了花绣鞋。
【满江红】(青山在,绿水在)作品赏析
有清一代,随着世风的转变,时调小曲继明代小曲后不断盛行。至清道光年间,风格狎柔绮情的竟尚小曲更为流行,为人尽知。二石生在《十洲春雨》中即录有俗曲盛行于时的情景,并评〔满江红〕等曲“和以丝竹,如袅风花软,狎雨莺柔,颇觉曼回荡志”。此类清代小曲在结构上大多无题,只从首句中选取一词或一句为题,拟题方式较为口语化和生活化,曲文亦以形象通俗见长。
本曲为传统的抒怀闺情之作。曲作择取首句“青山在”为题,巧妙运用谐音之法,以“青”谐“情”,构思巧妙。长于“引譬连类”,是本曲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作品发端即连用十一句四组的生动比兴,铺垫痴情女子深绵委婉、欲说还休的相思之苦,情景交融,全曲韵味盎然,煞有风情。开篇以青山绿水的常在,引出“情人儿常不在”;又以风和雨的常来,引出情人的“书信儿不见来”;以灾、病不害,引出“相思儿常常害”;最后用春去秋来与花开,引出内心的愁闷不开。情人、书信、相思、愁闷,这些爱情的主要元素,在反复曲折的比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强化,令“相思苦”的潜藏之意变得显豁。更为难得的是,通常的比兴多用类比,而本曲的四组比兴,竟全用反衬的艺术手法:“在”与“不常在”,“来”与“不见来”,“不害”与“害”,“开”与“不开”,全以反托正,以物之有情衬托人之无情,联想新巧别致,韵味悠然。至此,经过一系列的层层铺垫,曲末二句才自然引出相思女子的处境与心境。为突出女子的相思,作品着力描绘了女子思怀时的深情与苦闷:心上人儿盼不来,只有户门不出,空对时节,守看闲阁,暗自垂泪。“泪珠儿点点湿透凤头绣花鞋”,以泪水静静地无声溅落,衬托出多情女子掷地有声且悲怆愁苦的爱情之声,更道出了女子望眼欲穿、苦思不得、伤情欲绝的愁闷与神伤,具有“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湿透”一词在末二句中连用两次,虽用语夸张,但与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有异曲同工之妙。“绣花鞋”与“花绣鞋”亦以换语方式重复表达,均为强调和进一步渲染女子悱恻的相思之情。
全曲语言轻巧细腻,抒怀委婉多姿,形象勾勒生动可目,情意传达深切有度,萦绕回荡、感人至深。明代另有一首写相思相恋之苦的时调小曲〔挂枝儿〕《泣愁》,与本曲极为相似,可相品味:“青山在,绿水在,冤家不在。风常来,雨常来,书信不来。灾不害,病不害,相思常害。春去愁不去,花开闷不开。泪珠儿汪汪也,滴没了东洋海。”
(黄阳华)
【满江红】(青山在,绿水在)作者简介
吴梅(1884—1939),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字瞿安,号霜臣,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既长于戏曲创作,又精于曲学研究。戏曲作品有《暖香楼》《湘真阁》《苌虹血》等十余种,其曲学研究在声韵格律方面用力颇深,影响也最大,著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同时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如梅兰芳、俞振声、郑振铎。《全清散曲》收小令62首,套数2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