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一半儿】题《聊斋志异》(二首)作品原文
【仙吕·一半儿】题《聊斋志异》(二首)
易顺鼎
凉灯颤雨梦回时,姑妄言之妄听之,纸上墨花浓欲飞。
境迷离,一半儿狐仙一半儿鬼。
灵谈鬼笑任纷拏,笔妙偏从痒处抓,只字不曾绕过他。
听无哗,一半儿讥嘲一半儿骂。
【仙吕·一半儿】题《聊斋志异》(二首)作品赏析
易顺鼎的《南北曲》中,共收小令七首,套数二套,内容多以题咏为主。此曲乃题咏之曲的代表,表达了实甫对《聊斋志异》的真知灼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清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其中多借鬼狐之情来影射、批判人间之事。
《聊斋志异》艺术成就颇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这点如今已经成为定论,但人们对《聊斋志异》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那么深刻,那么全面,那么准确。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位读者由于特殊的欣赏喜好与特殊的立场视角,对同一作品都会有不同评价。例如,清纪昀认为《聊斋》是“才子之笔”,而非“著书者之笔”(《〈阅微草党笔记·姑妄听之〉跋》)。清陆以湉《冷庐杂志》卷六说:“蒲氏书固雅令,然其描绘狐鬼,多属寓言,荒幻浮华,奚裨后学?视渔洋所著《香祖笔记》,《居易录》等书,足以扶冀风雅增益见闻者,体裁迥殊,而谓渔洋乃欲假以传耶?”易顺鼎所云“姑妄言之妄听之”,典出《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这表明作者以审美视角看待《聊斋志异》里的鬼狐世界,不以荒诞斥之,用“纸上墨花浓欲飞”来概括聊斋故事意境迷离的特点,用“一半儿狐仙一半儿鬼”来概括全书内容题材的特点。他认为此书并非无聊的谈狐说鬼之作,而是蒲松龄笔挟愤慨,纸泛幽怨,故有“笔妙偏从痒处抓”的效果。“笔妙”“偏从”等词,都表现了作者对蒲松龄构思经营的击节赞叹。“痒”字则深刻揭示这些鬼狐故事正能切中现实世界之弊,也说明蒲松龄文笔之妙恰到好处,故而“只字不曾绕过他”。“听无哗”,则意味着《聊斋志异》的故事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猎奇的娱乐心理,更能有所启发、有所揭示。因此,他用“一半儿讥嘲一半儿骂”来赞叹全书犀利辛辣的讽刺艺术。
作者用字锤炼,两首短短的小令,竟能如此高度概括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可见易氏独到的眼光与高度的概括力,不愧为才子,亦足可当蒲松龄的知音。
(黄斌王燕)
【仙吕·一半儿】题《聊斋志异》(二首)作者简介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又字仲硕、中实,号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少有“神童”之目,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举人。曾受张之洞之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后出为广西右江道、广东钦廉道。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克文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宁乡程颂万、湘乡曾广均号称“湖南三诗人”。著有《摩围阁诗集》《出都诗录》《四魂集》《湘弦词》等,曲有《南北曲》,收小令7首,套数2套,其曲以题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