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调·黑麻令】送别作品原文
南【越调·黑麻令】送别
杨恩寿
〖黑麻令〗猛吹起胡笳塞笳,恰正好风斜雨斜,最悽清霜葭露葭。
送行人南浦依依。
莽前程烟遮雾遮,望不见人家酒家,尽相对长嗟短嗟。
只彀着半日句留,才悟透尘海团沙。
〖前腔〗料理着渔叉画叉,寻君到山涯水涯,隔断了喧哗市哗。
饱看彀清爽秋光,闹喳喳朝鸦暮鸦,冷清清芦花荻花,重叠叠匏瓜枣瓜。
会编就一套曲儿,付与那一面琵琶。
南【越调·黑麻令】送别作品赏析
这篇作品以送别题名。前曲写送别时的情景。开头用三个排比句渲染了深秋清冷的环境氛围,带有些悲凉之感。知道友人即将要离开,心中就已是伤感,还未作好准备,就猛然听到凄凉的胡笳声响起,深沉如同哀叹。送别时节,恰恰又是凄风苦雨,心中再添几分烦恼。看到道旁秋霜中蒹葭苍苍,这样的场景怎能不令人的感伤更加重几分。“猛”“恰”“最”三个副词放在每句句首,起到引领全句的作用,而且“一字逗”的音律节奏读起来也有独特的韵味,同时特意地用突出的方法来进一步渲染送别者对朋友的惜别之情。紧接着送别的笔墨由景转到人,“送行人南浦依依”,南浦送别,是古诗词中一个固定意象,化用了南朝江淹《别赋》中的名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依依”叠词再次表现了送别时不忍分离的情态。极目远眺,看不清前方的路,它似乎总是被烟雾遮罩,朦胧不清。“望不见人家酒家”,不知友人又会在何处驻留,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担忧之心。但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分别,相顾免不了再一次长嗟短叹,挥手作别。“只彀着半日句留,才悟透尘海团沙”,与友人作别,尽管时间很短,不过盘桓半日,但对于离别的伤感、对于人生的聚散、对于世俗尘海已有些许领悟,在生活中体会到人生的哲理,这都是作家真实的体悟,描绘内心更加透彻。
后曲开始同样也是三个排比,交代了与知己好友分别后自己的生活。他每天日常做的就是“料理着渔叉画叉”,待的地方是“山涯水涯”,并且是“隔断了喧哗市哗”,可见作者并不追名逐利,而是甘于在听不到世俗喧嚣,宁静、幽僻的山野之地栖居。怕也是因为知己离开,难觅同道中人,不如与山水为邻。“饱看彀清爽秋光”,一个“饱”字凸显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惬意。在脱离世俗的小天地里,一草一木都觉得体现出自然的神韵,而这样澄澈的秋光秋景完全地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付出,精神也可以得到自由,物我两忘,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也会变得宁静、淡泊。这里少有外人来访,陪伴自己的是枝头闹喳喳的“朝鸦暮鸦”,是秋风中清冷的“芦花荻花”,还有重重叠叠、堆成小山般的“匏瓜枣瓜”。躬耕田园,收获自己汗水换来的果实应该也是特别香甜的。闲来还可编上一套曲儿,“付与那一面琵琶”,自弹自吟自赏,虽有友人离开后的寂寞情怀,但也有归隐江湖的怡然,蕴含出世之意。
全篇作品情景交融,营造出清疏的意境。语言清丽而富有乐感;尤其是韵脚的重叠加强了曲子回环咏叹的旋律美。在这首曲中,有不少句子都重复了韵脚,体现出作家娴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王燕)
南【越调·黑麻令】送别作者简介
杨恩寿(1834—1891),字鹤俦,号蓬海,又作朋海、坦园,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初授盐运使,迁湖北候补知府。少有大志,运蹇不遇,尝游幕武陵滇南。一生善诗文,工作曲,著述除《姽婳封》外,还有《桂枝香》《麻滩驿》《桃花源》《理灵坡》《再来人》(合为《坦园六种》)。戏曲论著有《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散曲有《坦园词余》,存小令1首,套数1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