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寒食》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31 21:59

宋词三百首第100首周邦彦的《琐窗寒·寒食》。这是一首羁旅词。谋篇精巧,笔力精工,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意蕴悠长。

琐窗寒·寒食原文

琐窗寒·寒食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琐窗寒·寒食》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琐窗寒·寒食注释

“故人”句: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百五:指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

高阳俦(chóu)侣: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求见沛公,刘邦以其为儒生不见,因自称高阳酒徒乃得见。后以称酒徒、狂放不羁者。

琐窗寒·寒食译文

译文1

柳阴深处老鸦啼鸣,我身穿单衣久久站立,卷起房内窗帘向外注目。桐花开满半个庭院,静静地锁住了一庭愁雨。雨洒石阶,到夜深还不停,多想和老友在西窗剪烛共语。就像过去在楚江夜宿,江风吹得灯光乱晃,少年羁旅的情事历历在目。

如今已至暮年,嬉游在京城客舍,正赶上寒食节禁烟,时间是一百零五日。只好旗亭唤酒,让寂寞时光和酒友共度。不知东园桃李自春以来,像美人唇边酒窝般的花还开否?到我归去时,定还能见到残花,等待和客人在酒宴相聚。

译文2

柳荫深处传来乌鸦声声啼鸣,我身着单衣,伫立在朱门小帘下,望向帘外。庭院里,半亩桐花笼罩在雨中,似有无限愁绪。雨滴洒落空阶,彻夜不停,不知何时才能与故友重逢,剪烛西窗,共话夜雨。此情此景,恍如昔年夜宿楚江畔,江风里灯火摇曳,说不尽少年羁旅滋味。

而今我年华老去,春日嬉游,旅舍烟火全无,正是满城禁火过寒食的时节。只好独上酒楼,叫上一壶美酒,勉强打点起高阳酒徒豪情。遥想故园桃李,必已迎春绽放,那如同美人秀唇笑靥的花朵,不知如今是否还在枝头?待得归乡之时,但愿还有那残剩的花儿,等着我携酒归去。

译文3

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

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译文4

柳阴深处老鸦啼鸣,我身穿单衣久久站立,卷起房内窗帘向外注目。桐花开满半个庭院,静静地锁住了一庭愁雨。雨洒石阶,到夜深还不停,多想和老友在西窗剪烛共语。就像过去在楚江夜宿,江风吹得灯光乱晃,少年羁旅的情事历历在目。

如今已至暮年,嬉游在京城客舍,正赶上寒食节禁烟。只好旗亭唤酒,让寂寞时光和酒友共度。不知东园桃李自春以来,如美人般的花还开否?到我归去时,定还能见到残花,等待我和客人在酒宴相聚。

《琐窗寒·寒食》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琐窗寒·寒食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为写寒食时节羁旅思归名作。周邦彦素工行役羁旅之词,此词别具一格,虚实结合,时间不断转换。情感复杂微妙,有对羁旅生涯的厌倦,有对年华流逝的痛惜,有对故园家山的思念,还有对故人的牵挂眷恋。清代黄苏《蓼园词选》点评此词:“前阕写宦况凄清。次阕起处,点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怀,风情旖旎可想。”

评点

这是一首暮春感怀,抒发悲愁的羁旅词。

上片写景抒情。起首三句交代时间和词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景中含情,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晚春节气,傍晚时分,柳暗鸦啼,主人公面对此情此景,怎不立生愁绪?“桐花”两句融情于景,把词人的愁绪渲染得呼之欲出。“洒空阶”两句从虚到实,淅沥的雨声让词人倍添愁怀。暮雨潇潇,客馆中孤灯残夜,个中愁苦,人何以堪。这样的情景,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昔日美好的时光,帘幕之内,与佳人共剪西窗之烛。结尾三句,从眼前孤灯想到昔日羁旅。句式一收一放,映现出词人飘零的身世,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下片写词人佳节思乡。“迟暮”六句,视角又转回到现实之中。迟暮之年的词人,仍然他乡做客,饱受羁旅之苦。“想东园”三句,词人的思绪由年迈的自己,想到家乡的桃李、故园的佳人,把满腔愁思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思乡之情,他猜想那故园之中,已经又是一番桃李争春,春光大好,而那个自己心仪的、面若桃花的佳人,不知是否还在?词人的笔触越真实、细腻,越说明他心中情感的真切。结尾两句,写词人归心似箭,尚未启程,就已经开始设想归家的情景了。等到归家之时,虽春意阑珊,但定有残花驻留枝头,自己一定要好好欣赏一番。

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回旋跌宕,如梦似幻,把词人从少年到老年的一生际遇和心境描绘得空灵缥缈,别具一种朦胧的美感。

琐窗寒·寒食赏析鉴赏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所作,抒写作者寒食节中孤独迟暮之感,表现其羁旅思乡的情怀。作者采用回忆、对比、烘托、渲染等办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其孤独迟暮。无论是眼前暗柳啼鸦、空阶愁雨之实景,还是回忆中楚江瞑宿、风灯零乱的虚景,境界同样凄清;无论是与故人剪烛西窗的愿望,还是故园桃李争妍、春色不殊的设想,都是虚幻中事;无论是少年羁旅楚江瞑宿,还是垂老役小帘朱户,心情一般萧瑟;无论是客舍愁雨,还是故里残英,一样是愁思难解;无论是高阳酒徒的豪兴,还是梓里美人的秀靥,都与迟暮老者无缘了。留下的只有无穷的孤独和难以排遣的迟暮之感了。结尾三句,设想返乡后的情景,然而那又能怎样呢?人已迟暮,春已阑珊,花自零落,那小唇秀靥已不知所去,纵然回到故乡,情怀仍似在客中,只能面对残英,借酒解愁。可是,大半身的漂泊,多年的积怨,岂能在酩酊中排解?

鉴赏

这是一首暮春感怀、抒发悲愁的羁旅词。

上片写景抒情。起首三句交代时间和词人当时的生活环境。这三句虽是直述景语,但景中含情,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晚春节气,傍晚时分,柳暗鸦啼,词人面对此情此景,怎不立生愁绪。“桐花”两句融情于景,把词人的愁绪渲染得呼之欲出。一个“锁”字巧妙地化无形为有形,使迷离的愁绪具象化,强调了词人心中的愁苦和沉闷。“洒空阶”三句从虚到实,淅沥的雨声让词人倍添愁怀。暮雨潇潇,在客馆中以孤灯消夜,个中愁苦,人何以堪。这样的情景,让词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昔日美好的时光:帘幕之内,与佳人共剪西窗之烛。结尾三句,从眼前孤灯想到昔日羁旅。句式一收一放,映现出词人飘零的身世,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下片写词人佳节思乡。“迟暮”六句,视角又转回到现实之中。迟暮之年的词人,仍然作客他乡,饱受羁旅之苦。“想东园”三句,写词人的思绪由年迈的自己,到家乡的桃李,到故园的佳人。把满腔愁思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思乡之情,想那故园之中,已经又是一番桃李争春,春光大好,而那个自己心仪的、面若桃花的佳人,不知是否还在。词人的笔触越真实、细腻,越说明他心中情感的真切。另外,“否”字巧妙地点出词人对佳人的关怀之情。结尾三句,写词人归心似箭,尚未启程,就已经开始设想归家的情景了。等到归家之时,虽春意阑珊,但定有残花驻留枝头,到那时自己一定要好好欣赏一番。

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回旋跌宕,如梦似幻,把词人从少年到老年一生的际遇和心境描绘得空灵缥缈,别具一种朦胧的美感。

《琐窗寒·寒食》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琐窗寒·寒食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祖籍钱塘(今属浙江杭州)。少年时以一篇《汴都赋》而扬名,官至太学正,后来又当过大晟府,仕途颇为不顺。他通晓音律,能自己作曲,尤工长调。其词多写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寄寓深沉。词风雄浑雅正,长于铺陈。周邦彦集北宋婉约词派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后世誉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著有《清真集》,也叫《片玉词》。

更多周邦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