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阅金经】(渔笛飘向处)作品原文
【南吕·阅金经】(渔笛飘向处)
潘曾莹
石湖秋色泛,烟景萧瑟。
夕阳挂树,暝色催愁。
小泊鸥边,醉拈此调。
渔笛飘何处,菱歌隔那厢,不多斜照挂垂杨。
凉,鸥梦在横塘。
停乌榜,烟景渐苍茫。
【南吕·阅金经】(渔笛飘向处)作品赏析
这是首描写石湖景色的小令。苏州石湖自古以来就以自然风景宜人著称,秋高气爽黄昏日,又是赏景的绝佳时间。作者小船载酒,醉入其间,以朦胧之眼观览湖光山色,更是增添了无穷意趣。
“渔笛飘何处,菱歌隔那厢”,泛舟入湖,作者还未来得及观看自然之景,就首先听到了渔民们悠扬的笛声,但声音缥缈清远,却不知从何而来。“那厢”即“那边”,意即伴随着笛声的还有那动听的菱歌。同样是如隔时空,只闻歌声未见其人。曲子一开篇,就以幽远的笛音和歌声给读者营造了一略带神秘的奇妙意境。“不多斜照挂垂杨”,此时夕阳西落,就像挂在了远岸的柳树梢上,把仅剩的几缕余光洒在湖面山间,颇有几分宋代袁去华笔下情境:“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瑞鹤仙》),其中“挂”字之妙用最见神采。
石湖曾是战国范蠡和宋范成大的隐居之地,后者更有《横塘》一诗以志纪念,有此背景就不难理解“鸥梦在横塘”之背后意义了——“鸥梦”指代的是隐逸之志趣。值得一提的是,鸥梦是潘曾莹散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足见作者追慕二范之心志。不过,作者着一“凉”字,其义值得深味:一是实指来自体表的感受,即秋凉之义;二是指自己虽有隐逸之志,却往往身不由己,难免添了些心灰意冷,此种心境应该大致相似于宋张炎“江影沉沉,露凉鸥梦阔”(《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作者观览湖光山色时若是带上了这种感伤情绪,便开始从侧重描绘自然之景转向了内心之景——“停乌榜,烟景渐苍茫”。“乌榜”指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如唐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云:“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此句写夕阳已落,湖面烟雾升起,停船观景,一切都渐渐变得苍茫朦胧起来,正如《序》中所谓:“烟景萧瑟。夕阳挂树,暝色催愁。”“烟景渐苍茫”,写的既是石湖秋色、自然之景,同时也是作者内心之情。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身为画家的潘曾莹自然深谙其道,也正是有了对自然山水的深刻体悟和真诚热爱,才有了潘氏写景曲的上佳境界。在其作品清幽淡雅的外表下其实内蕴着一份率真之情,极富张力。另外,清吴嘉洤谓潘曾莹之诗“选声炼色,吐属风流”(陈融《颙园诗话》),这一特点在本曲中也有典型表现,比如“飘”“隔”“不多”“挂”等字的选用,都能见出作者的匠心,为曲子增色不少。
(盘莉娜)
【南吕·阅金经】(渔笛飘向处)作者简介
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别字星斋,号红雪词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博学多艺,精书善画,工诗词,著有《赐锦堂经进文稿》《红蕉馆诗钞》《小鸥波馆诗钞》《词钞》《婴武帘栊词》等。散曲见《花间笛谱》,《全清散曲》收其小令16首,套数2套,以题画、写景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