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原文赏析-清代严廷中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6:29

【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作品原文

【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

严廷中

杏花谢了豆花才,细雨如烟吹不开,沽酒提壶春鸟催。

唤长街,一半儿泥螺一半儿蟹。

清明祭扫好游湖,行过天宁又广储,阁部墓前钱纸无。

想当初,一半儿衣冠一半儿土。

衣香阵阵画船行,星月朦胧交二更,帘内怎知帘外心!不分明,一半儿灯光一半儿影。

长堤砍尽柳千条,旧日园亭尘土高,月下谁人吹竹箫?小虹桥,一半儿斜阳一半儿草。

《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原文赏析-清代严廷中散曲

【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作品赏析

在《红豆箱剩曲》中,存有北曲小令16首,套曲3套。这些小令,以写景、叹世与怀古之作最有特色。此组曲既有写景,也有叹世与感怀。扬州乃“淮左名都”(见宋姜夔《扬州慢》),自古繁华,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宋殷芸《小说》)之谓,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之谓,有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中的二十四桥。然而秋槎笔下之扬州春事,却宕开笔墨,不从这些最负盛名的风物人情写起,以避窠臼。首支曲,以杏花与豆花起,点明江南春季之美;以吹不开的如烟细雨,勾勒春色江南之态;以春鸟声中提壶沽酒,刻画文化江南的雅致生活。虽仅寥寥数笔,但花开花谢、烟雨朦胧的江南春色已跃然纸上,而沽酒买蟹、鸟语人唤的恬静水乡风情更是富于情思。秋槎笔墨狡黠处,更在于将淡淡愁思隐于如画春色与如诗生活中。杏花开放于二月,花放时节,朵朵艳态娇姿,占尽春风,但花好却易谢,最能勾引万点春愁。豌豆花开于二三月之间,花放时只星星点点,并不浓烈,平淡之姿仿佛更持久。同是以花写扬州二月春事,秋槎笔下已无唐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之明快。结合秋槎所生活的清末,曾经繁华的扬州,景色虽然依旧秀美,但在遭遇兵锋之烈与漕运之衰等诸多因素的打击后,繁华已然如远去的烟云。此景见于眼,此情萦于胸,欲说还休。因此,秋槎有意避开了都市繁华之景,而写乡村恬静之色。然而,情思总是藏不住,至第二支曲写清明祭扫之事时,不免又龙露鳞爪。天宁,即扬州名刹天宁寺。广储,即扬州广储门。阁部墓,即史可法墓。如此多“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胜迹,难于一一祭扫,以至于“阁部墓前钱纸无”。这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的感伤,秋槎未作浓烈的抒发,只是将人事无常之叹用短短的一句“想当初,一半儿衣冠一半儿土”点到即止。之所以不愿意多说,那是因为不知从何说起,不知向谁说去。运河与江湖之上,有如蚁的行船,从船上也飘出阵阵的衣香。然而这些人并非可与言之人,“帘内怎知帘外心”,秋槎只能独自对月到夜深。在第三支曲中,作者通过星月朦胧的夜色,夜深不寐的疏影,含蓄地抒写一种孤独寂寞之情,回答了不说之由。第四支曲,通过运河长堤之柳与王谢庭园之土的沧桑变化,再抒物是人非的伤痛;也通过“月下谁人吹竹箫”,写内心孤寂之情。吹箫之典本出自《列仙传》,谓秦穆公之女弄玉爱吹箫,因与箫史为知音之谐而为夫妇,后世多以此典喻知音或爱人。限于〔一半儿〕短小篇幅,单只令曲所写有限,但四支曲所描述的四个片段,一同构成扬州春事组图,都在写景中蕴涵了绵长的叹世之情,呈现词短情长、词淡情浓的艺术特质。

(黄斌)

《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原文赏析-清代严廷中散曲

【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作者简介

严廷中(1795—1864),字右卿,号秋槎,一号岩泉山人,别署秋槎居士、红豆道人,云南宜良人。诸生,由知县累官至两淮盐运使,曾一度主讲云南雉山书院。工吟咏,善词曲,有杂剧《武则天风流案卷》《沈媚娘秋窗情话》《洛阳殿无双艳福》(合称《秋声谱》)等多种。散曲主要有《红豆箱剩曲》与《弦索渔鼓词》等。

《仙吕·一半儿》扬州春事(四首)原文赏析-清代严廷中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