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钟·瑞云浓】耕织作品原文
南【黄钟·瑞云浓】耕织
王维新
〖瑞云浓〗天家打算,政治农桑为本。
是故明君制民产,男耕女织,举作息皆萦方寸。
谁见,耕与织皆图便殿。
〖绛都春序〗东风略暖,适连番雨来,陂塘欲满。
种浸筠笼,早报催耕枝上唤。
耙来碌碡纵横转,播百谷高低咸遍。
秧针渐茁,复加淤荫,始能葱蒨。
〖前腔换头〗春半,浴蚕溪畔,遇一再三眠,枕衾难暖。
点烛中宵,不计睡觉孩儿唤,盈箱大起桑宜嫩,剪细叶和蘩成片。
仓皇捉绩,敢炊朝饭。
〖啄木儿〗才立夏,水满原,移植新秧过别田。
每防稂莠害嘉禾,再三耘犹爱无倦,炎蒸逼自然难免。
旱时戽斗抽无已,渴后壶浆饮欲连。
〖前腔〗墙边树,绿影繁,蚕老充饥采捋先。
茧抽新上簇争看,室防寒下簇方欢。
筐间择茧因材辨,村头窖茧携锄便,但比农功已略完。
〖降黄龙〗我稼如云,个个腰镰刈向郊原。
登场已高,持穗方殷,杵臼声喧。
舂完,更兼筛簸,把租税先输州县。
各归家祈神祭祖,大家方便。
〖前腔换头〗炉边,煮茧停烟,举手探汤取丝细练。
蛾儿莫闹,送尔向水际蹁跹。
天天,牵经络纬,织成后染色求鲜。
嗟泼妓征歌遇赏,曾念艰难!
〖喜无穷煞〗用豳诗,谐弦管,义古声和听易倦。
为写新词,付与梨园。
南【黄钟·瑞云浓】耕织作品注释
(1)皆图便殿:古时帝王为表示关心农业生产,在正殿以外供休息消闲的别殿画上耕织图。
(2)豳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举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
南【黄钟·瑞云浓】耕织作品赏析
我国古代以农桑为本,然而从元代到清中叶,耕织题材从未受到过散曲家们应有的重视。偶有涉及,也大都仅仅作为抒写田园风光、归隐闲适的材料,如元冯子振〔正宫·鹦鹉曲〕《园父》、元曾瑞〔般涉调·哨遍〕《村居》等。只有极少数篇章正面写到农耕,如元刘时中〔双调·折桂令〕《农渔樵牧》中写“农”的一首、元赵显宏〔中吕·满庭芳〕《渔樵耕牧》中写“耕”的一首、清陆楙〔北正宫·醉太平〕《渔樵耕牧》中写“耕”的〔幺篇〕、清吴锡麒〔南仙吕·掉角儿序〕《吴兴道中观插秧者》。在这四例中,前三首虽标示“农”“耕”二字,但实际上只写了农民生活,尚未涉及生产活动,而且是同“渔樵牧”对举着笔的,并不是专题写农耕;第四首虽专题写了农业生产活动,但仅涉及其中一个生产环节。此外,更未见有散曲家正面写到过桑蚕纺绩的生产活动内容。
第一次以专题形式全面深入地铺叙农业耕作和桑蚕纺绩生产内容的,就是王维新的这套〔黄钟·瑞云浓〕《耕织》。
套曲从“天家”即皇帝治理天下以“农桑为本”的政治高度说起,然后按农时为序,以“耕”“织”为两条线索交替展开平行铺叙:耕者——春暖雨足,浸种开场;深耕细耙,播种大忙;施肥促茁,秧苗渐长;立夏水满,移插新秧;防稂除莠,耘田护禾;戽水抗旱,禾壮浆满;百谷皆熟,抢收繁忙;脱粒舂谷,筛簸弃扬;输罢租税,祭祖登场……织者——仲春溪畔,浴蚕三眠;蚕虫大起,嫩桑细剪;忙于捉绩,忘炊不眠;蚕老先捋,茧抽防寒;窖茧村头,择茧筐间;炉边煮茧,取丝细炼;经纬织成,染色求鲜……
这组套曲的结构精妙而清晰,错综又谨严:首、尾两支曲,是序曲和尾声;中间六支曲,单数的三支写耕,双数的三支写织。试对照清纪昀等人《四库全书·授时通考》录存的清高宗乾隆本《御制耕织图》说明之。该本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其中耕图可分成三组:第一组为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大体对应于〔绛都春序〕;第二组为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大体对应于〔啄木儿〕;第三组为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筛、簸扬、砻、入仓、祭神,大体对应于〔降黄龙〕。织图也可分三组:第一组为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大体对应于〔前腔换头〕;第二组为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大体对应于〔前腔〕;第三组为练丝、蚕蛾、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花、剪帛、成衣,大体对应于〔前腔换头〕。可见,这组套曲中记载的许多耕织知识和生产工具,翔实具体,符合当时耕织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是散曲版的耕织生产技术科普读物。
作者不仅在曲中详细铺陈耕、织两套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全过程,以客观写实的手法尽显耕夫织妇的勤劳智慧和艰辛劳苦,而且对这些“艰难”大众抱着同情、尊重甚至感恩的态度,在尾曲自称要“用豳诗,谐弦管”,写新词付梨园以颂扬之。就其精神与手法均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这点而言,又可称之为散曲版的《豳风·七月》。
(梁扬)
南【黄钟·瑞云浓】耕织作者简介
王维新(1785—1848),字景文,号竹一,又号竹尹,别号都峤山人,清代乾道间广西容县人。是明末清初诗人王贵德的六世孙。自幼读书于都峤山中,才名渐著,与覃武保、封豫并称“都峤三子”。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但其后三赴京师会试,皆不第。历任武宣、平乐、泗城教谕,执掌教职二十余年,一生游历甚广。著有《菉猗园初草》《峤音诗》《丛溪集》《十省游草》《宦草》《海棠桥词》《红豆曲》《都峤洞天志》《天学钩沉》《乐律辨正》等,内容涉及诗词、曲赋、乐律、天文、地理诸多学科。其中《红豆曲》收有小令38首、套曲3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