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黄莺儿】四时村居乐(四首选二)作品原文
【商调·黄莺儿】四时村居乐(四首选二)
张维屏
结个小茅茨,爱村居耕种宜,课晴问雨吾侪事。
新泥一犁,新秧一畦,朝来好雨如丝细。
著蓑衣,冲烟而去,笑指杏花肥。
秋色满烟萝,爱村居诗思多,移花补竹闲工课。
拈须奈何,掉头细哦,樵夫牧竖都来和。
笑呵呵,涂鸦心急,新墨两头磨。
【商调·黄莺儿】四时村居乐(四首选二)作品赏析
张维屏的散曲〔南商调·黄莺儿〕《四时村居乐》题下共有四首小令,分写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情景及村居生活的乐趣。此处选录的是写春与秋的两首小令。
这几首小令是描写张维屏归隐后的家居生活,虽然“结个小茅茨”曲描写的躬耕农事,但也可以看做是一幅农家乐的画卷。其乐是多方面的,作者按季节展开。春天刚犁开一地新泥,才插下一畦秧苗,是饱含希望之乐;正想占卜晴雨之际,及时雨来了,虽然“雨如丝细”,但已让老农喜不自禁,毕竟春雨贵如油,在迷蒙烟雨中,心情惬意的老农方可笑看“杏花肥”。“秋色满烟萝”曲描写的自然是秋天的景致。“烟萝”指烟雾笼罩中的茑萝。茑萝是爬蔓类植物,可供观赏。在盘点收获之后,老农开始了“闲工课”:移植鲜花、扎紧竹篱笆,修整那肆意生长的茑萝,随口唱些村曲俗调,引来樵夫牧竖四下唱和。这两支曲子,字句不多,但是内容却极丰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欣喜的农夫身披蓑衣冲入迷蒙烟雨的景象,也瞧见作者诗兴一起时“涂鸦心急,新墨两头磨”。
曲子的题材是常见的,但作者善于捕捉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与神态,以多种手法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村居图卷。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粤东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接着写“吾侪”课晴问雨、犁田插秧、移花补竹、拈须细哦之类“耕雨吟花两相宜”的生产、生活情景,更推出“著蓑衣,冲烟而去,笑指杏花肥”“笑呵呵,涂鸦心急,新墨两头磨”的特写镜头。作品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臻工,质朴清新,意境幽美,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
张维屏少时便能为诗,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中举后,首次进京赴考,诗坛大家翁方纲阅其诗作,便惊呼“诗坛大敌至矣!”他多年为官,勤政爱民,清宣宗道光四年(1824)还因不愿向百姓征收漕粮而引疾求退,未成。但他最终看透官场腐败,产生“一官无补苍生,不如归去”的念头,终在道光十六年(1836)57岁时告病辞归。可以说张维屏的归隐更多是因为社会的是非颠倒。因此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渲染的村居生活中,没有“汲汲于富贵”的名利之徒,身边全是那些淳朴的樵夫牧竖,可以一起品评“杏花肥”,也可以一起唱和无腔野调,而不是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梁颖珠)
【商调·黄莺儿】四时村居乐(四首选二)作者简介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又字子曙,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别署楚客、第七洞天樵客、珠海老渔等,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湖北黄梅知县、江西南康知府等。善书画,通医学,工诗文,与黄培芳、谭敬昭合称“粤东三子”,晚年辞官归隐。著有《听松庐文钞》《词钞》《诗略》《松轩随笔》《老渔闲话》《松心茸堂集》《松心诗文集》等,并辑有《国朝诗人征略》两编共124卷,是一部有关清诗的重要文献资料。